用另一种方式思考景观--记李先军北林演讲

2009-04-03 17:45:19    作者:张欣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用另一种方式思考景观--记李先军北林演讲

图为:李先军北京林业大学做演讲报告。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2009年4月2日晚,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的李先军先生在北京林业大学主楼714室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景观批评:关于现代景观五点反思"的演讲,他分别对现代景观中的文化的浅薄化现象、传统曲径通幽的泛滥化现象、以人为本理念的虚拟化现象、景观解说系统的缺乏和没有充分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带给景观设计师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反思,给同学们带来更多关于景观的思考,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首先,李先军先生谈到了建筑批评,因为在国内建筑批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被广大建筑师认同,而景观批评则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接着,他对景观批评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景观批评应该更多的从价值观层面来探讨批评对象的社会性和哲学性思考,并最终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判别。"

  随后,他对中国现在对待传统文化、建筑文化和景观文化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并指出中国现在存在对待传统文化虚拟化、对待建筑文化爆破化和对待景观文化浅薄化的"三化"现实,而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面貌必须转化现有人们的价值观念,抛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浅薄对待废墟文化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更好的对待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创造属于今天生活人们的文化。

  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里面很重要的设计原则,被广大的设计师所应用。但李先军先生深刻剖析了这种思想的来源,并对现实中存在着的众多只有曲线、圆形等形式,而没有相应空间变换的事实做出了剖析。他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与传统绘画中"园无直线"的理念有关,同时又于很多设计师浅薄化理解这个词语的现状有关。在上世纪哈佛革命中,埃克博就在反对古典园林思想的言论中强调:"人是生活在空间中、体量中,而不是平面上", 詹姆斯?罗斯也强调:"创造空间,而不是创造风格,才是景观设计师的真正职责",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以人为本思想更是当今设计师口中的"金科玉律",但现实中却存在着众多不人性的设计。他指出,设计师应该学会"三会":一要学会倾听,倾听场地未来使用者的声音,而不是同行业之间的点评论足;二要学会遇见,是遇见人们已经形成的习惯,而不是让人们的习惯去适应你的设计;三要学会调整心态,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设计师只应该从他为使用者意识的舒适愉快所做出的贡献中获得某些安慰。

  面对普通大众无法理解景观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李先军先生强调应该加强景观解说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否则,就没有真正实现景观作品公共性的属性。而对于当今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景观设计师也应该更真切的去关注场地,关注人们生存的环境。

  同时,李先军先生还谈到了景观的艺术属性,他认为"景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人们在每一次景观设计过程中,总是在犯着各种各样的错误,但可悲的是,设计师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以前犯过的错误,因此,这种错误仍然重复着出现在设计师下一次的设计中; "景观设计还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因为景观设计的元素构成中就包含了很多富有生命的元素,在它们成长的过程中,场地上的景观也逐渐成长和积淀,因此,设计师一定要充分从时间维度对景观设计进行考虑。而这种观念的缺失恰恰是现代"大树移植"现象盛行的很重要原因,景观设计师在其中也应该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最后,李先军先生还就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与大家进行了沟通、交流。

  "我非常欣赏杜尚先生的一句名言:我不相信艺术,只相信艺术家。正因为有艺术家不断的反思和创新,才出现了上世纪各种艺术流派的粉墨登场,极大的促进和丰富了20世纪的艺术。反思促进人类进步,一个学科的发展同样需要不断的反思。当一些被认为是"板上定钉"、"毋庸置疑"的传统原则离开了它原来生存的温床时,也许就会逐渐变质。因此,面对新时代环境挑战下的今天,如何去为人类创造更好、更可持续的生存环境是景观设计师的永恒追求,而一些所谓的传统原则都应在这个大镜子面前再照一照"。李先军先生动情的说。   (景观中国网 张欣)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