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苗木生产“活”起来!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抓好苗木生产,是促进绿化美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近几年,在北方一些地区的造林绿化中,我们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则是,苗木生产结构不够合理,品种也比较单调,一般都习惯种植杨树、柳树、槐树这“老三样”,而且多年“一贯制”,城乡苗圃建设与绿化美化的实际需求远不适应。尤其是一到植树造林的季节,由于当地对苗木需求量大、且要求有固定标准,所以在造林绿化中常常出现“吃不饱”和“吃不好”的现象。因此,有的地方就自然会“舍近求远”,到异地引进一些树木和花草品种,尤其是一些用于“点缀”和“装饰”城市、在当地又可以生存的“新 奇、特”品种。这样一来,加大了绿化美化的成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助长了“大树进城”和“绿色搬家”之风。这样做的结果,我们不仅要付出沉痛的代价,也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不希望靠“速成”和“走捷径”的“拿来主义”发展绿化事业,期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把力量切实“下”在苗木生产上,这是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搞好绿化美化。而要抓好绿化美化,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苗木生产。
首先要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原则,着眼于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发展绿化事业的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规划和建设一些苗木生产企业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苗圃场,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层次分明的生产格局,逐步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同时,要适应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苗木生产上的“盲目性”。因为城乡绿化美化也在“创新”发展,如果我们的苗木生产不适应,特别是品种稀少、搭配不合理的话,那也会出现“难卖”和“滞销”的被动情况,甚至出现“供过于求”的反常现象。其次要适度、适宜引进一些观赏性强、成活率较高的苗木品种。从植物生长习性、土壤环境等方面,搞好可行性调研,认真筛选优良品种,引进后采用科技手段,精心培育,管理措施要跟上。三是实施“规模推广”。主要指异地引进的苗木品种。通过实地进行试验,成功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因为进几年有许多地方都吃了“引进”的亏,树木成活率不高,不得不进行“重复引进”,以便“统一标准”。殊不知,这样做会进一步加大绿化成本。(许贵元)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