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哲文:记台北林家花园和厦门菽庄花园
3.林家花园的游览路线和主要景区景点
林家花园的景点景区是逐渐形成的,因此,它的游览路线也是逐渐完善,最后按其功能需要形成的。原来花园的入口与宅第相连,现在为了适应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改由花园后面榕荫大池旁新辟大门作为入口,进门之后,还需要通过一条长长的夹道,才能到达原来的入口景点。
林家花园的景点很多,在台湾有的介绍资料把它分为9个景区,并称之为“九景览胜”。现根据原来的园林布局和游览路线选择重要景区景点作简要介绍。
汲古书屋景区
从原来宅第进入园门之后,这里是第一个重要的区域。园主人虽然不是有名的书香门第,但却也非常重视文化,把这里作为藏书、读书之处。汲古书屋是这里的一个主要建筑,书屋的名称相传是仿明朝一位名士毛子晋的“汲古阁”而来。建筑面宽三间,前面突出一个有如抱厦的轩亭,这个亭子的造型甚是奇特,其顶部以硕大之斗拱承托着巨大的半圆筒形脊盖,显系受南洋一些国家的影响。在书屋的前面,有一个宽广的月台,月台上摆设着皇家园林中“露陈”似的石凳架和单个座位,其上陈放花盆花草,想当年书香花香交融,环境甚是幽雅。在书屋的前面还有一个宽阔的广场,树木高大,浓荫铺地,并有矮墙、庭石点缀其问。在书屋的右侧,有一座方亭,亭内有石桌凳,可供查书、读书倦困时散步坐息之用。亭子与书屋之间筑以似隔不离的矮墙,极富情趣。
汲古书屋前门楼庭院
方鉴斋景区
这一景区与汲古书屋紧密相连,是一组独成庭园的完整建筑,有如一些大型园林中的“园中之园”,和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似。游人从汲古书屋的左侧,经过狭窄的游廊复道,就可转至这一景区。为了增加游廊的变化,游廊分上下两层,皆可通行。当人们走出狭窄幽暗的游廊复道之后,一处豁然开朗的园景立即呈现在眼前。方鉴斋这一景区的布局是以一个清澈的方池为中心,主体建筑方鉴斋的前面出一临水轩,伸入水池之中。在其对岸建水中亭子一座,作为戏台,构成了浓厚的水景园。水池的两岸,打破了一般传统建筑中对称的形式,而采用了灵活的园林建筑布局。在水池的左侧是一道通向来青阁景区的复廊,墙上原来刻有周凯的书法和谢?樵的画竹,可称作是高雅的书画廊。可惜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残破不全,现经修复可看出的只存原道光十六年周凯所题的“朱子读书乐诗”四首了。
方鉴斋池院
在造园艺术上最下工夫的要算是斋屋水池右侧的景点了。岸边倚墙筑假山,峰峦层叠,石壁嶙峋,沿山有小径,山腰有小亭,入口山洞题“访梅”,出口处题“问柳’的名额。在沿山小径的中途,又别出心裁地架小石拱桥,拱桥的桥身上下起伏如驼峰,左右摆动如游龙。人行其上每每驻足观赏旁边的假山亭子、老树古木以及水池周围的景色。这一园中小园,被台湾专家称作是这一花园中最幽静、最富诗意的景区。
方鉴斋右侧的小桥假山
来青阁景区
从方鉴斋的复廊转出后,由一处幽静的池园来到开阔的院落,景观又是大变。这里便是园林中建筑规制最为雄伟,精工细做的来青阁。它是当年招待宾客下榻之处。当年取这一楼名时,为的是登阁四望,尽赏周围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色之美。
来青阁是这一景区的主体建筑,在它的周围还有宽阔的广场庭院和一些陪衬的景点及小型建筑,在阁的前院和左右两侧,都以漏窗花墙予以分隔,这些庭院广场中设置花架花墩,摆放花卉盆景,供主客们坐息观赏。
来青阁
来青阁内部梁枋雕饰
在阁对面有一座四方形歇山顶的空敞亭台,有一块名“开轩一笑”的匾额。在来青阁的右边,设计者又巧妙地安排了一个特殊景观??隔离景区垣墙,名“横虹卧月”。过此垣墙门便进入另一个景区“香玉?”了。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