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都江堰:显山露水 一个城市的重生
2009年2月17日,马胜元家所在的2-1栋率先开工后,幸福社区其余楼栋也在3月底陆续动工。这是“5?12”地震极重灾区中,开工面积最大的城镇住房重建片区。社区重建办主任孙国军说,绝大部分受灾居民年底就可入住新房。
2009年1月11日上午,都江堰市向峨乡棋盘村海虹小学操场上,村民们通过“拈纸坨坨儿”,分发274套联体别墅。这是“5?12”地震灾区第一批分发的统规统建永久安置房。
而居于向峨乡、都江堰城区之间的近郊蒲阳镇,是集约环保型工业集中发展区,将以机电为主导产业,规划建设现代化工业新城。
向峨、蒲阳、都江堰城区,由东北向西南,正好连成一线。这条线,连接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条线,更深植于一个联动推进“三化”的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体系:“一体两翼三带”???灌口、幸福、玉堂、聚源4镇组成中心城区构成“一体”,中兴、青城山、大观三镇构成“西南翼”(风景名胜和休闲旅游服务),蒲阳、胥家、天马三镇构成“东北翼”(集约环保型工业),北部山地形成旅游产业带,中南部平原形成农业产业带,东南部城镇形成都市产业带(服务业、生态产业、高科技产业)。
重建后的都江堰,有着“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灾后重建典范城市”的雄心。
用统筹城乡的规划、思路和办法,把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作为根本方法,在灾后重建中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江堰市“一体两翼三带”为此提供了一个示例。
显山露水:
一座“不用空调的城市”
灾后重建,规划为先。“5?12”特大地震发生当月,成都市规划局与都江堰市政府公开向中外规划设计机构征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方案”。重建规划最终定由上海同济大学主持编制,并于8月份正式对外公开。
根据规划方案,都江堰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布局的优化,令人眼前一亮:
老城片区: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为核心,依托流经城区的杨柳河、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和江安河,在沿河两岸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带,形成“一心五轴、五河十岸、显山露水”的格局。今后这里的道路宽度不会超过7米,建筑将以2到3层的低层建筑为主。
环城片区:一环路外,在城铁都江堰站及周边布局各项交通设施,行成城市交通枢纽中心;二环路外,布局行政、办公、文化功能,将形成行政文化中心。一环以外的主城区将主要以居住为主,建筑的高度在5到6层,一般没有高层建筑。
天府源公园片区:主城片区与聚源片区之间的过渡区,形成以生态休闲功能为主,旅游服务、创意研发、文化娱乐等功能为辅的复合型生态公园区,限制旧城片区无序蔓延,实现自然与城市协调发展。同时,在东西两侧,规划建设两处乡村休闲片区,城市与田园柔软过渡。
聚源片区:与老城区相呼应的新区,强化成灌发展带的产业集聚与人口疏解功能。除了会有20到30层的高层建筑群外,更会规划建设占地1万亩、相当于两个纽约中央公园的都江堰中央公园;未来的轨道交通将直接穿新城而过,今后从成都天府广场到聚源新区只需要25分钟。
玉堂片区:定位为旅游服务配套功能,形成滨江路旅游服务接待中心。
“我们要把都江堰打造成绿色城市,凸显‘天府水乡’的亲水性,既现代又生态,成为一座‘不用空调的城市’。”都江堰市规划局副局长陈捷说。
重建后的都江堰,将沿成灌发展带对接大成都,成为以世界遗产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平原次中心城市和灾后重建的典范城市。
都江堰正努力向这个目标迈进。2008年10月1日,成都灾后首个基础设施重建工程???成灌城际铁路开工。而幸福社区荷花池片区也于2009年初开工重建,标志着都江堰城区住房重建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两个翅膀都要硬:
国际旅游城市的环保型工业
工业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服务业是城市化的持续动力。灾后重建,二三产业是重构和优化现代产业体系、联动推进“三化”的两大重要支撑。这也正是“两翼”在都江堰重建中的重大担当。
“西南翼”方向:都江堰市正按照5A级景区标准加快修复世界文化遗产,重建受损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启动旅游综合开发、五星级酒店群等国际旅游度假项目;以青城山IT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恢复建设,引进一批文化创意、艺术创作、软件服务外包、影视制作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玉堂-中兴-青城山-大观”一线,3年后,将成为集五星级酒店、旅游房地产、高品质住宅、国际会议中心、运动休闲主题公园为一体的国际化社区。
“东北翼”方向:以集约环保型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加快恢复提升以机电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恢复重建10万平方米复式厂房,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引导一批符合产业导向、具备发展潜力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恢复重建,淘汰一批不符合产业导向、技术含量低的工业企业;促进重点企业恢复生产,拉法基2008年8月恢复第一条生产线,10月恢复第二条生产线,并加快推进三期建设,积极准备四期建设;促进华瀚工业园、康祺电器、普什宁江配套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对接上海援建,在工业集中发展区专门规划4.4平方公里,建设上海西部国际工业社区,重点吸引上海工业企业投资入驻,打造机电产业集群。
在提升式重建中,都江堰市将工业集中发展区与蒲阳城镇有机结合起来,恢复重建蒲阳现代工业新城。
向峨虹口:
北部山地上的绿色明珠
每一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果品富裕梦。“全球最适宜种植猕猴桃的地方”,据称就在都江堰市的向峨、虹口等山区。
向峨,都江堰地震重灾区之重,将是未来都江堰市“北部山地旅游产业带”中的第一颗明珠。3年后,这里将建设成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主导功能的风情旅游小镇,学校、医院、文化馆、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公交客运站等公共设施将一应俱全。
1月中旬向村民们分发的向峨乡棋盘村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新房子被高高低低的猕猴桃园掩映着。猕猴桃产业,将是搬进新家的村民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
棋盘村和上海援建企业成立了申爱猕猴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安置点四周规划了1000亩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园区。园区采取“顺租反包”方式经营,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猕猴桃的种植又反包给村民,“村民的生产半径基本在1公里之内。”乡长付岷涛说。
地震后,从上海前来考察援建项目的盛为木业有限公司,惊喜地发现,向峨乡的猕猴桃“比欧洲进口的还好”。2008年10月,公司与乡政府签订协议,计划3~5年投资1.5亿元,打造万亩标准化猕猴桃生产基地,并与村民合股修建5000吨气调保鲜库。
乡党委书记罗鸿亮说,“猕猴桃鲜果储存半年,到春节反季节销售,每公斤能增值2.8元。”他说,如果再办果脯、果汁、酿酒企业,农民收入还会更多;茶叶、中药材、畜牧业延伸链条会更长,附加值会更大。
按照重建规划,向峨乡境内的蒲张公路已经开工改扩建,将成为青城山-彭州旅游快速通道的组成部分,把沿线山地生态经济林区、山地旅游休闲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串联其中。
“北部山地旅游产业带”中的另一枚明珠???虹口乡,将在重建中优化提升,建设成精品旅游集镇:在虹口村和虹口集镇休闲旅游较为发达的基础上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带,深溪村燕岩沟是地震遗址科考旅游区,瓦子坪是温泉公园,虹口村和联合村是户外运动精品区。虹口乡还将与紫坪铺镇、龙池镇连成一片,成为山地旅游及生态农业示范区。
“北部山地旅游产业带”与“中南部平原农业产业带”“东南部都市产业带”,占据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的广阔空间,基本覆盖了市域内的农村区域。
民意为先:
只有群众同意才做
灾后重建首先是受灾民众的重建,必须尊重群众意愿,做好群众工作。这也是五年来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积累形成的重要办法和经验之一。
在“5?12”地震受损严重的城市中,都江堰是规模最大、居民结构类型最多、经济最繁荣、自然条件最好、区位优势最明显的,也是利益关系最复杂的。
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诉求,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说:“只有群众同意的事我们才做,群众不同意的绝对不做。”
荷花池片区就位于市中心最繁华的幸福大道侧,是上世纪农转非居民自建房,共有39幢179个单元,全部未办理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生活居住有群众2022户7000多人。地震之后房屋受损面积达95%,其中严重损坏和局部垮塌的25幢,完全垮塌的5幢。2008年8月,都江堰市在农民自建房、驻市企事业单位、低洼棚户区三种类型中分别选取了一个点位开展重建试点,荷花池片区入选。
该市重建办一位负责人表示,“选择这个片区试点,一是因为房屋受损严重、面积大,二是情况复杂,一旦取得经验,就能以难带易,推广到一般”。
片区内90%的住户和业主有强烈的原址重建意愿。但震后不久,部分居民不知从何处听到一种说法:房屋坍塌的住户要被迁往周边乡镇,市区将开发为商业区。
验证“传闻”的最好方法是行动。重建办和幸福镇进行入户登记调查,并做到“一户一表”。在此期间,公布了系列扶持政策:地勘、设计等由政府给予补贴;减免所有的办证、报建等费用;重建完成后,原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划拨,重建房屋全部办理双证;政府补助每户2.5万元,并可担保贷款6万元,受灾群众每户出4万元左右就可以住进新房。
重建后的荷花池片区,将规范房屋布局、消防通道、生命通道,小区内最窄的通道9.8米,最宽处有12.8米;配置了地下和地上680多个泊车位,并为以后小区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传闻不攻自破,换得民众心安。但是,利益诉求不同,群众中间也有分歧。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民主,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协商。
在重建办指导下,居民以幢为单位选出业主代表,业主代表再推举产生重建议事会,重大决定必须由一定比例的住户和业主签字方能生效实施。
马胜元的2-1栋得以最先开工,就是居民充分自治后“有公平也有效率”的结果。
大事记
2008年5月27日,成都公开向国内外征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方案。
2008年5月2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都江堰市城镇居民住房灾毁救助安置工作的意见》(简称“38号文”)紧急出台。
2008年8月6日,都江堰市灾后重建项目推介会上,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内容首次公开。
2008年11月19日,《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关于5?12地震灾后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的实施意见》(简称116号文)经媒体公布,城市住房重建可以采取除险加固住房、原址重建住房、置换土地建房、租住住房、购买安居住房、单位组织建房和执行成府发(2008)38号文件的相关规定等7种方式进行。
2009年2月17日,马胜元家所在的都江堰幸福社区2-1栋率先开工。
记者手记
重生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
“看上去很美”的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也曾面临尴尬,因为与部分城镇居民住房原址重建的诉求不相一致。
有争议是正常的。都江堰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又遭到史无前例的巨灾,灾后重建起步初期出现利益分化与博弈并不出人意料,只要政府与各方以平等平和的心态、细致耐心的体察,再加上理性而体恤的制度设计,终究能够走出一条稳健务实的重建之路。
据记者所知,在116号文和38号文互为补充的作用下,大多数旧城居民最终选择接受38号文的原屋置换安居房政策。
当人们各自确定好自己的重建方式,确定好自己与这个城市的关系与方位,这个城市的重建才算真正意义上开始。
编辑: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