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2009-05-08 17:49:37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浏览次数:

全民动员绿化哈尔滨大地系列报道?城镇绿化篇 
城市绿衣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画卷
 

  如果说楼宇桥梁显示着城市的繁华,那么绿色则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位。

  近年来,按照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哈尔滨不断对城市园林提档升级:2006年新植树木334万株,新增绿地722公顷;2007年新植树木200.25万株,新增绿地700.01公顷;2008年新植树木120万株,新增绿地874公顷。今年,哈尔滨继续扩大绿化规模,计划植树110万株,新增绿地2100公顷。计划完成后,哈尔滨绿化覆盖率将提高到36%,绿地率将提高到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提高到8.2平方米,各项绿化指标将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哈尔滨正向世人展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

  缺绿制约综合竞争力

  地处高寒地带的哈尔滨,曾是严重缺绿的城市,仅有的一点绿色也湮没在钢筋水泥中。植物不能四季常青,进一步凸显了冰城缺绿的现实。

  据了解,自1992年全国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以来,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获得国家级园林城市称号,东北地区的大连、长春、伊春等城市位列其中,哈尔滨至今榜上无名。缺少绿色,生态建设落后,让哈尔滨的综合竞争能力受到制约,招商、旅游、人居、环保等都因此遭遇“瓶颈”。

  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哈尔滨急需内增活力、外增引力。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目标,全市上下达成共识:干净的水、洁净的空气、良好的植被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大自然才能回馈我们惬意的居所。

  哈尔滨开始发力追绿。

  “七大工程”织就城市绿衣

  从2006年开始,哈尔滨向国家园林城市迈进的步伐加大???连续几年每年都投入数亿元资金大规模增绿。在城市“规划沙盘”上,以绿色为主基调,建设者们奋力重笔添彩。

  从最初的每年植树几十万株,到每年植树100多万株、300多万株;从每年建100多公顷绿地,到每年建500多公顷、800多公顷绿地。尤其是2006年以来,已新植树木600余万株、新增绿地2000余公顷。

  今年,哈尔滨继续用绿色编织着城市的外衣,力求在增量提档上寻求突破。根据绿化方案,今年将重点实施生态绿地、丁香景观、公园、街路、庭院、垂直绿化和管护防治七大绿化工程建设,预计全年新植树木110万株,新增绿地2100公顷。

  为提升城市品位,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原生湿地的自然生态防护力度,完善建设、管护体系,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好城市绿肺,初步形成“城在林中”的生态体系;为提升城市形象,将全方位推进市花丁香的景观建设,计划种植丁香30万株以上,打造成片、成带、成线、成组团的丁香绿化景观;为提升城市档次,将大力推进城市公园、游园、广场建设,新建公园23处、改造公园10处……

  没有空地,就向空中要绿,开展垂直绿化;缺少资金,就开展全民动员,义务植树增绿;气候恶劣,就抢前抓早,加强管护、检疫,力保最高成活率……不懈的努力,收获了喜人的成果???哈尔滨已经成为“省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今年或明年,哈尔滨有望步入国家园林城市之列。

  加强管护确保栽一棵活一棵

  “三分栽种,七分管护”。园林绿化的日常管护比建设更难、更重要。只有让新植树木健康成长,才能保护好绿化建设成果,实现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哈尔滨的气候条件,给园丁们提出了严苛要求。为确保成活率,哈尔滨市制定并下发规范的树木栽植、管护手册,从挖坑、启运到检疫、栽植等都有详细、明确的操作规定。同时,全面采用了市场化招投标的办法进行园林绿化建设,中标单位不但要把树种下去,还要保证成活率,才能拿到、拿全工程款。市场化的制约,使新植树木不仅在栽植时更加科学、规范,在成活最关键的头3年都能得到精心养护管理,施肥、浇水、防虫等后续管护也都更加精细。另外,哈尔滨市加强了对新植树木的检测检疫,凡新植树木,都必须经过专业人员检疫,有原产地和园林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才能栽植。哈尔滨市还专门设立了100余个病虫害监测点,专门针对本地易发的“光肩星天牛”等病虫害进行布控,仅今年已喷药2000余吨,60余万株树木得到病虫害防治。今年,哈尔滨市还成立了园林绿化质量监督站,专门监管绿化工程。

  有效的监控、检疫措施,责任明晰的管护方式,有力地保证了树木的健康成长。据市城绿办统计,近年来哈尔滨市新植树木的成活率都在95%以上。

  随着城市绿化持续推进,哈市居民生活、城市发展环境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

编辑:songgaofe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