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农民企业家回乡拟建湿地公园

2009-05-27 22:39:51         来源:城市规划网     浏览次数:

  “李生玉投资上千万元要把湖滩建成湿地公园。”“啥湿地呀?那么多钱扔在烂湖滩里,简直疯了。”

  在泉水边上,只有一颗榆树没有被砍掉,其它地方李生玉都种上了新树。

  57岁的李生玉是一名农民企业家,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桦树园子村土生土长。2008年10月,李生玉回到家乡开始种树,保护家门口一块占地1300亩的湿地。

  5月13日,记者来到桦树园子村,有不少村民都在议论此事,他们不能理解李生玉为啥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自己掏腰包种树建公园。

  记者找到李生玉时,他正为几家养猪的村民不肯把水源边上的猪圈拆除而烦恼。

  在李生玉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他的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个长条形地带,由四道湿地湖窝连接而成,东西长1公里多,几乎贯穿了整个村子,南北最宽的地方约300米。

  记者看到,湿地有四处泉眼,汩汩地不断渗出清水,掬一捧水,看不到一点杂质,喝一口甘甜清凉。

  泉水汇集在一起成了一条河,由东向西流去,注入到一个小型蓄水库里。流水经过的地方都是草垫,当地人把湿地叫湖滩,泉水一年四季都有,桦树园子村一百多户村民就饮用这里的泉水。

  在这片湖滩里,凡是能栽树的地方已经栽好了成人手腕粗的桦树、垂柳、松树,60亩的苹果树、杏树、樱桃等五六种经济林今年已经开花。还有湿地易活的灌木也都长出绿枝条。

  李生玉说,湿地以前是一大片桦树林,桦树园子村也由此得名。林子里粗的桦树一个成年人都抱不住,大榆树得两个人才能抱住。里面还有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灌木草都长着半人高,是全村的天然牧场。

  “那时候我才十几岁,感觉林子很大,一眼望不到头,一个人都不敢进去,伙伴们都在林子边玩耍,很快乐。”李生玉说。

  和李生玉一起玩大的村干部金生发说:“可惜的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后,人们开始大规模地砍树烧火,还有人伐树开荒,最后只剩下了两棵榆树。没有了树,水也存不住,林地慢慢退化成了湿地,草也长不高了。”

  更严重的是,村委会主任马贵斌说,由于水源涵养不住,供全村人吃喝浇地的泉水越来越少。现在只有以前的一半,到了夏季用水高峰,根本不够用。

  2008年10月8日,李生玉回村里探亲,当他看到小时候成片的桦树林连一棵桦树也没有了,心里很难过。

  想到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保护湿地,植树造林,他当晚就回到乌鲁木齐市的家中,和老婆、孩子商量,拿出毕生积蓄保护湿地,建立湿地公园的想法,并得到家人的支持。

  “10月10日,我就和村上签订了合同,1300亩湿地70年的所有权。一周后,我买了各种树木栽种。虽然小树苗便宜,可是我没买。我现在57岁了,我怕等不到桦树成林的那一天。”李生玉说。

  1989年,李生玉外出开荒种地,种了5年,赔得身无分文。后来,他在乌鲁木齐一家砂场工作的亲戚的动员下,去砂场打工,好不容易有了安身之所。

  通过辛勤劳动,李生玉手里渐渐有了资本,他将砂场承包下来,开始了致富梦想。砂场在他手里三起三落,最后他总算奠定了事业的根基。现在他除了开砂场外,还承包建筑、修路等工程,固定资产逾千万元。

  李生玉开始种树了,也引来了村民的各种声音。有人说他放着这么多钱不去享福,跑回来干啥?还有人说种树20年后才能有收益,到时候他都死了,有啥用?

  金生发说,大部分人还是高兴的,看到李生玉拿着钱回来投资,还要带动大家致富,村上大多数人都是支持的。

  泉子街镇谢镇长说,李生玉在家乡搞生态保护,他们非常支持。当地林业部门经过勘察,选择了原有的桦树品种,涵养水源。

  到目前为止,李生玉已经投资110万元,完成了470亩地的栽植,共种了5000棵树,围栏封育9.8公里。下一步计划投资1000万元,在3年到5年内建成占地面积1300亩的湿地公园,发展旅游,带动村民致富。(责任编辑:eva)

 

编辑: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