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宅设计破题之举
2009-07-10 23:57:11 作者:中国房地产报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浏览次数:
尽管“老年住宅”这一话题并不新鲜,但刚刚步入调整期的房地产行业依然需要对此做许多功课。
据“2009 CIHAF中国之家”项目总监康进介绍,在将“老年住宅”这一话题抛向业内之后,她所接触的开发商、建筑设计单位以及业内专家无一例外地认为,围绕这一话题仍然有许多进一步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我们意识到,对于每天有80%以上的时间都在住所中度过的老年人而言,居住自然是其养老的首要问题。”当代节能置业总工程师陈音向记者介绍。因此,早在2007年,当代节能置业就曾组织团队赴欧洲的丹麦等地考察老年住宅。但是,由于老年住宅涉及领域广阔、牵涉国家经济、政策等层面较多,当代节能置业至今未能轻易在老年住宅领域做出实质性推进。
而与常见的养老院相比,开发社区中配建的老年住宅在设计与建设中应有所不同。但是,对于多数开发商而言,这两者如何不同,怎么做能更加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也并未有明晰的认识。
“在我国大力推行‘居家养老’的背景下,将现有的养老院建造与设计模式直接搬到社区中的老年住宅上,一定有很大的偏颇。”国内知名的老年住宅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规划院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副所长周燕珉指出。
因此,在参照国外经验的同时,业内急需探讨社区老年住宅设计的独到之处。
老年住宅设计的模式化
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相比之下,选择在养老院等机构养老的只占6%到8%。
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中国城市老年人中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85.4%,部分自理的占9.6%,完全不能自理的占5%。
不难看出,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大部分的城市老人还是期待在普通的社区中养老,而他们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然而,不无遗憾的是,目前老年人居住的建筑不是设计成宾馆式独立的形式,就是设计成设备质量环境一般的“离家”养老机构,不能为大部分普通老人所接受。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1999年原建设部颁布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对于社区中配设老年住宅的相关规范是空白的。”周燕珉告诉记者,这直接影响到此类住宅产品的设计与建造,建筑设计规范领域的空白不仅降低了老年人居所的舒适程度,也让在此领域打算有所作为的开发商上陷入迷茫。
万通地产曾做过一些针对老年社区和老人院的探索和调查。“我们认为,与比较常见的养老院相比,社区中的老人居住场所应该有所不同。但究竟如何不同目前仍属于探索阶段。”万通地产产品研发中心总监刘克峰无奈地表示。
据了解,在欧洲和美国,社区老人居所形式划分得非常细。陈音也指出,这些发达国家在设计老年住宅的时候,至少会针对能够自理的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做出粗略的划分。在美国的迈阿密,甚至还有针对那些健康老人设计的高尔夫别墅类老人居住的产品。
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在社区中设计建造一些适合能够自理但仍需照顾的老人的居所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在此细分的基础上,才能对于他们的居所需求做出进一步细致化的处理。
此外,“即使普通的非针对老人开发的住宅,也需要做到一定程度的无障碍化,而这些在目前现有的部分住宅产品中,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奢求。”刘克峰说。
社区建筑设计强调居家感
那么,针对居家养老者所开发的社区,在建筑设计层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周燕珉针对老人住宅设计的主要特点给出的答案是,老年住宅要最大化地突出居家养老的特色。并将老人住宅或老人公寓与社区多功能托老中心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针对社区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起到上门护理、日托护理以及短期入住照护等作用。
“大到无障碍设计、室内外空间的合理布局,小到一处转角的防撞保护、一盏灯照射角度的细微调节。归根到底,在设计建造社区时,开发商都需要思量,如何尽最大可能地做到社区生活安全、方便、舒适、简单。”周燕珉向记者表示,在社区建设的每一领域中,开发商应时刻从老年人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以体现其人性化理念。
同时,从建筑心理学出发,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设计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空间尺度要给人以家的感受。
普通的老年住宅区别于养老机构的地方在于老人能够在家或社区里养老,可以减少因居住环境的变化对老人心理造成的影响。
具体而言就是,针对居家养老人群,社区设计应有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以往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首先,“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与建设中要考虑到老年业主的生活需要,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全面、细致以及专业。”周燕珉指出,这些无障碍的设计是此类社区设计的首要目标。
无障碍住宅设计的范围包括建筑入口、入口平台、楼梯、候梯厅、电梯轿厢、公共走道、无障碍住房、标识系统等多个环节。
有些老年人在生活中离不开轮椅,整个小区设计就要给轮椅预备出足够的活动空间。比如,建筑入口设计台阶时应就近设计轮椅通行坡道和扶手,坡道的坡度应当符合规定,不能过陡;为方便轮椅通行,门洞净宽不应小于80cm,走道和通道净宽也不应小于120cm,同时要给轮椅回转或者掉头留下足够的空间;电梯间面积可供轮椅进入,并设迎面镜方便轮椅使用者观察背后情况等等。
“现在很多住宅使用的都是方形电梯,电梯空间的局限可能耽误病人的救治时间。所以,能放进担架的长方形‘瘦’电梯应当被更多地生产和使用。”周燕珉建议。
其次,在园林景观的建设方面,真正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社区空间同样需要在细节上做到细致入微和人性化。
“园林景观设计需首要注意的就是,社区园林景观地面的高差。”周燕珉指出,社区内部地面应当尽量平缓,少用台阶,同时也不应使用那种防滑性差的材质,有些地面的石材,赶上下雨下雪就变得十分滑,这类情况都应当避免。同时,也要设计规划好老年人的晨练场所。从老年人的心理角度考虑,景观设计也是针对老人心理、鼓励老年人愉悦自立生活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
“优美的花园,可为老年人提供愉悦的心情,从而减少高血压等老年常见病的发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压力;在小区花园内铺设散步走道,适合老年人悠闲地漫步;同时,景观设计也应考虑到季节的更替,颜色的选择等因素,从而为老年人营造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周燕珉说。
还有,老人社区中要配备适合老人日常生活、活动的公共配套设施,并规划好这些设施的位置、功能组成以及面积大小。“合理的功能组成有利于提升老人生活的丰富性,增加老人住宅产品的吸引力。”周燕珉说。
?发表评论
据“2009 CIHAF中国之家”项目总监康进介绍,在将“老年住宅”这一话题抛向业内之后,她所接触的开发商、建筑设计单位以及业内专家无一例外地认为,围绕这一话题仍然有许多进一步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我们意识到,对于每天有80%以上的时间都在住所中度过的老年人而言,居住自然是其养老的首要问题。”当代节能置业总工程师陈音向记者介绍。因此,早在2007年,当代节能置业就曾组织团队赴欧洲的丹麦等地考察老年住宅。但是,由于老年住宅涉及领域广阔、牵涉国家经济、政策等层面较多,当代节能置业至今未能轻易在老年住宅领域做出实质性推进。
而与常见的养老院相比,开发社区中配建的老年住宅在设计与建设中应有所不同。但是,对于多数开发商而言,这两者如何不同,怎么做能更加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也并未有明晰的认识。
“在我国大力推行‘居家养老’的背景下,将现有的养老院建造与设计模式直接搬到社区中的老年住宅上,一定有很大的偏颇。”国内知名的老年住宅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规划院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副所长周燕珉指出。
因此,在参照国外经验的同时,业内急需探讨社区老年住宅设计的独到之处。
老年住宅设计的模式化
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相比之下,选择在养老院等机构养老的只占6%到8%。
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中国城市老年人中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85.4%,部分自理的占9.6%,完全不能自理的占5%。
不难看出,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大部分的城市老人还是期待在普通的社区中养老,而他们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然而,不无遗憾的是,目前老年人居住的建筑不是设计成宾馆式独立的形式,就是设计成设备质量环境一般的“离家”养老机构,不能为大部分普通老人所接受。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1999年原建设部颁布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对于社区中配设老年住宅的相关规范是空白的。”周燕珉告诉记者,这直接影响到此类住宅产品的设计与建造,建筑设计规范领域的空白不仅降低了老年人居所的舒适程度,也让在此领域打算有所作为的开发商上陷入迷茫。
万通地产曾做过一些针对老年社区和老人院的探索和调查。“我们认为,与比较常见的养老院相比,社区中的老人居住场所应该有所不同。但究竟如何不同目前仍属于探索阶段。”万通地产产品研发中心总监刘克峰无奈地表示。
据了解,在欧洲和美国,社区老人居所形式划分得非常细。陈音也指出,这些发达国家在设计老年住宅的时候,至少会针对能够自理的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做出粗略的划分。在美国的迈阿密,甚至还有针对那些健康老人设计的高尔夫别墅类老人居住的产品。
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在社区中设计建造一些适合能够自理但仍需照顾的老人的居所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在此细分的基础上,才能对于他们的居所需求做出进一步细致化的处理。
此外,“即使普通的非针对老人开发的住宅,也需要做到一定程度的无障碍化,而这些在目前现有的部分住宅产品中,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奢求。”刘克峰说。
社区建筑设计强调居家感
那么,针对居家养老者所开发的社区,在建筑设计层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周燕珉针对老人住宅设计的主要特点给出的答案是,老年住宅要最大化地突出居家养老的特色。并将老人住宅或老人公寓与社区多功能托老中心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针对社区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起到上门护理、日托护理以及短期入住照护等作用。
“大到无障碍设计、室内外空间的合理布局,小到一处转角的防撞保护、一盏灯照射角度的细微调节。归根到底,在设计建造社区时,开发商都需要思量,如何尽最大可能地做到社区生活安全、方便、舒适、简单。”周燕珉向记者表示,在社区建设的每一领域中,开发商应时刻从老年人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以体现其人性化理念。
同时,从建筑心理学出发,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设计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空间尺度要给人以家的感受。
普通的老年住宅区别于养老机构的地方在于老人能够在家或社区里养老,可以减少因居住环境的变化对老人心理造成的影响。
具体而言就是,针对居家养老人群,社区设计应有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以往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首先,“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与建设中要考虑到老年业主的生活需要,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全面、细致以及专业。”周燕珉指出,这些无障碍的设计是此类社区设计的首要目标。
无障碍住宅设计的范围包括建筑入口、入口平台、楼梯、候梯厅、电梯轿厢、公共走道、无障碍住房、标识系统等多个环节。
有些老年人在生活中离不开轮椅,整个小区设计就要给轮椅预备出足够的活动空间。比如,建筑入口设计台阶时应就近设计轮椅通行坡道和扶手,坡道的坡度应当符合规定,不能过陡;为方便轮椅通行,门洞净宽不应小于80cm,走道和通道净宽也不应小于120cm,同时要给轮椅回转或者掉头留下足够的空间;电梯间面积可供轮椅进入,并设迎面镜方便轮椅使用者观察背后情况等等。
“现在很多住宅使用的都是方形电梯,电梯空间的局限可能耽误病人的救治时间。所以,能放进担架的长方形‘瘦’电梯应当被更多地生产和使用。”周燕珉建议。
其次,在园林景观的建设方面,真正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社区空间同样需要在细节上做到细致入微和人性化。
“园林景观设计需首要注意的就是,社区园林景观地面的高差。”周燕珉指出,社区内部地面应当尽量平缓,少用台阶,同时也不应使用那种防滑性差的材质,有些地面的石材,赶上下雨下雪就变得十分滑,这类情况都应当避免。同时,也要设计规划好老年人的晨练场所。从老年人的心理角度考虑,景观设计也是针对老人心理、鼓励老年人愉悦自立生活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
“优美的花园,可为老年人提供愉悦的心情,从而减少高血压等老年常见病的发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压力;在小区花园内铺设散步走道,适合老年人悠闲地漫步;同时,景观设计也应考虑到季节的更替,颜色的选择等因素,从而为老年人营造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周燕珉说。
还有,老人社区中要配备适合老人日常生活、活动的公共配套设施,并规划好这些设施的位置、功能组成以及面积大小。“合理的功能组成有利于提升老人生活的丰富性,增加老人住宅产品的吸引力。”周燕珉说。
?发表评论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