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园乔灌木引种研究硕果累累

2009-07-17 16:54:53         来源:上海植物园     浏览次数:

  一、植物引种:

  上海植物园根据地理、气候相似性、生态适应性以及生境分析法等理论与方法,突破了过去主要在上海邻近城市和长江中下游进行引种的局限,将引种区域扩展到贵州、四川和湘赣鄂地区,以及北美、地中海和中欧等地区。扩大了绿化植物的资源利用范围,为丰富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在“城市观赏木本引种”课题期间引种植物495 种,分属79科,237属。其中根据习性划分:常绿乔木 16种,常绿灌木 131种,落叶乔木 81种,落叶灌木 245 种,藤本 22 种,极大地丰富了上海地区绿化的植物资源。

  二、植物筛选:

  根据上海冬季寒冷、夏季高热,土壤盐碱性高、地下水位高等特点,上海植物园进行了生态适地性筛选。三年中,筛选出完全适应上海地区露地环境的植物 115 种,基本适应的植物 119 种。尤其是对加拿利海枣等棕榈科植物的引入,改变了上海棕榈科植物少,滨海景观不丰富的状况。对地带性植物进行了物种的恢复如:红楠、杜英、大叶榉等。

  1.加强了品种优化选择,强调了对有较高生态和景观价值的园艺植物的选择,在一定程度解决了上海绿地中色叶植物少、夏、冬季开花植物少、地被植物不丰富的情况。

  2.以生态适应性为优选目标,形成了以生理生化分析与田间观察结合的选育技术与方法。极大的缩短了以植物抗性为主的筛选过程,提高了对植物适应性的科学判定。通过改良栽培条件,创造适合植物的生境,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生境变化而造成引种失败的可能性,减少了引种的盲目性,极大地节约了引种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繁育苗木试验:

  通过多学科的结合和高新技术集成,形成了常规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的快速繁育技术。如:根据植物不同性质,辅以不同的生根剂,进行硬枝、软枝扦插;选用当地植物为砧木,通过芽接、劈接,改良植物性状,提高植物品种性状的保持率和成活率。繁育植物714.42万株。

  1、利用组织培养等无性繁育技术,对难以繁殖的火焰南天竹、矮生紫薇、熊掌木、进行规模性生产。课题期间繁育新优植物 23万 株。

  2、用基因导入技术,将从昆虫体内获取的耐寒性基因导入至三角花中,形成转基因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缩短育苗周期,采用设施栽培技术,如:电热苗床育苗技术,全光照育苗等技术的应用。

  四、应用与经济效益

  三年来上海植物园向上海绿地建设推广新优园林植物300余种,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上海及周边省市的绿化苗木生产方向。据初步统计上海周边省市根据课题研究成果转变繁育品种方向进行新优园林植物生产的规模已达上千万亩,尤其在重点推广与合作区如:浙江慈溪、萧山等地,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苗农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升与保障。

  五、应用前景与预期效益

  随着绿化质量和景观要求的不断提高,上海城市绿化对新优苗木的需求量很大。而目前苗木主要来源江苏和浙江,并且大量生产的乔灌木多为品种老化的苗木,虽然也有苗木品种更新,但难以满足科技含量的要求。上海植物园“城市观赏木本引种”课题的成果不仅可以形成苗木基地,而且也对江浙的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并为科技产品和技术推广创造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编辑:mar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