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缮 谁的盛宴?

2009-07-30 18:04:46    作者:杨纯红     来源:中华建筑报     浏览次数: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支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古建筑修缮队伍,这令无数文物建筑保护单位羡慕不已。但很少有人知道,现在这支专业队伍反而没有资格修缮北京故宫了。

  从1980年开始,我国文物建筑维修和保护模式从传统的“事业模式”转变为“企业模式”,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虽然这使文物建筑修缮活动轰轰烈烈,但也使很多优秀的古建筑施工队伍与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失之交臂,随之出现了文物建筑修缮质量不佳、遭到变相破坏等严重问题。

  两种资质的尴尬

  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主任李永革告诉记者:“尽管我们持有由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但我们不是企业,没有营业执照,所以无法参与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招投标。”

  据记者了解,古建筑修建企业一般持有两种资质:一种是由国家文物局核发的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另一种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核发的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具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曾获得由文化部授予的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单位荣誉称号。

  “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队伍(也包括设计队伍)的办法不适用于古建筑维修和保护工程。”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马炳坚直言。

  谁在传承技艺

  “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鼎盛时有400余人,但现在只剩下40多名技术骨干了。”李永革扼腕叹息道。前几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组织了古建筑修缮拜师学艺活动,但依然不能满足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巨大需求。

  由于古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他们为了节约成本,一般不会保留或很少保留技术工人,更不会花钱培养技术工人。这使掌握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工人越来越短缺。

  现在从事古建筑施工的工人主要来自农村包工队,他们平时缺乏技术培训,流动性大,技术水平低,古建筑营造技艺无法真正传承。

  已故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专家傅连兴曾这样形容古建筑施工人员,“昨天还在地里刨白薯,今天就来修古建筑了”。

  李永革强调,文物建筑修缮人员要经过严格考试,择优录取。技术人员的选择要本土化,他们应精通本地域建筑的建造技艺、文化特色。他建议,我国各地区的文物保护部门可以建立省级古建筑修缮队伍。队伍一旦组建起来,就要固定下来。一方面,对这些专业人员要从经济待遇、社会地位、职称设置等方面给予照顾;另一方面,要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复兴“事业模式”

  “不了解北京故宫的人,能够保护、修缮好北京故宫里的古建筑吗?准确地说,古建筑保护和修缮是一项文化保护事业。它完全不同于常规性的盖房子、建大厦。”李永革说。

  马炳坚表示,事实证明,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施工队伍的做法不利于文物建筑本真状态的保护,包括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因此,当前这种用于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的“企业模式”必须改革。

  专家建议,应将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工程从仿古建筑建造工程中剥离出来,从现行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建立隶属于文物保护部门的古建筑保护和修缮专业队伍,真正把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程当成一项文化事业来干。

  专家还建议,国家重点文物建筑群的管理部门应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长期稳定的施工队伍,由这支队伍专职修缮文物建筑,摆脱市场化竞争的约束。

编辑:royal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