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有望在盐城化害为利
互花米草,一种被列入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的植物,在我市沿海部分地区生长旺盛,引发诸多担忧。近日,大丰麋鹿保护区一项科研成果表明,互花米草为野生麋鹿喜食。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有望使得互花米草这一入侵物种在我市化害为利。
互花米草是从英吉利海峡南端舶过来的外来入侵物种,人们最早是利用它们顽强的生命力来防汛固堤,但它们一进入南黄海湿地就开始疯狂生长,给当地生态带来忧患。大量繁殖的米草会造成较严重的生态危害,与滩涂养殖产品争夺营养物质,影响海水交换能力,诱发赤潮,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堵塞航道等。
目前,大丰麋鹿保护区野生麋鹿种群达139头,野生麋鹿已经适应了南黄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在野生麋鹿活动的临海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互花米草约占到70%。2008年3月,保护区科研人员发现,有野生麋鹿采食互花米草。保护区随即成立课题组,对野生麋鹿这一行为跟踪观察研究。
据了解,在野生麋鹿放养的第三核心区,人迹罕至、空间广阔,且具备麋鹿所需的食物、水源和隐蔽物三个基本条件。这里有海水和自然降雨的混合水,有白茅、狼尾草、飞蓬等多种麋鹿的可食植物。芦苇、水烛密度高、茎杆长,既是麋鹿的喜食植物,又是麋鹿的隐蔽物。
虽然有关资料显示,嫩绿的互花米草茎叶,味稍咸带甜,营养成分很高,是较好的盐生牧草和饲料,但是保护区内的半散养麋鹿区域内没有互花米草,国内外麋鹿研究资料上也从未有过麋鹿采食互花米草的记录。
保护区科研人员发现,野生麋鹿对采食互花米草和利用互花米草生态环境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科研人员在野外连续观察显示:半数观察点互花米草留下麋鹿采食齿迹和坐卧痕迹,且野生麋鹿采食利用互花米草的比率较芦苇高。就一天当中麋鹿利用互花米草的情况而言,早八点到晚六点之间的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下午两点到六点时间段内利用的频率达81%。就季节而言,6月份对互花米草的利用率最高,达43.5%。
麋鹿专家、研究员丁玉华说,就目前而言,南黄海湿地的互花米草对于野生麋鹿种群的恢复是有利的。以互花米草为食的野生麋鹿,体质状况良好,脱茸、换毛、发情、交配、产仔等生理现象有条不紊地更替运行。同时,野生麋鹿的采食行为也缓解了互花米草无节制的蔓延趋势,从而使南黄海湿地生态进一步得到平衡。这意味着被列入国家首批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互花米草有望化害为利,在“一片喊打声”中得到人们的一些认可。
丁玉华介绍,麋鹿喜食互花米草是一个新的重大发现,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野生麋鹿因采食互花米草,导致消化机理和生理机能发生明显变化。科研人员仍在继续对此作进一步研究。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