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为东京构想海上奥运城
2016东京奥运会之“海上奥运城”构想图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为东京2016年奥运会打造了水上奥运的蓝图,这项旨在推动东京城市新生的计划获得了全球的关注。
作为东京申办2016年奥运会的主要策划师,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近日提出“海上奥运城”的构想,广受瞩目。这个构想将在东京湾上兴建一座奥运岛,岛上包含几个运动场,将种植50万棵树,构成海上森林。这项规划重在环保,所有能源都使用太阳能,并强调“珍惜大海、森林和水”。
安藤忠雄表示,若东京申奥成功,他将不会亲自参与细部规划,而是公开招募全球顶尖人才来东京完成他的理念,让东京成为世界建筑创意中心,这项提议马上获得日本首相的大力支持。规划提出后,安藤忠雄以自己的号召力,邀请到法国前总理席哈克、摇滚乐团U2 主唱波诺等人来到日本共襄盛举,截至目前,已募得33万棵树苗的款项。
关于这次设计方案的特色,安藤忠雄明言“要让东京获得重生”。他指出,“我希望将奥运场馆所在的东京湾建成一个理想都市,成为亚洲国家的一个模板。”即使申奥失败,该计划仍然会得到实施,因为安藤忠雄提出对整个东京的城市规划,只有一部分是以奥运为目的。
安藤认为,至今为止,日本的城市规划都是以欧洲巴黎等大都市为模板,这种想法在亚洲其他大城市也同样存在。然而,亚洲和欧洲的气候、风土人情截然不同,因此,他希望能够建造一个完全“亚洲特色”的都市形象。
安藤说建筑师要同时思考“建筑”和“城市”这两个主题,其中一个关键词就是“环境”。综观安藤忠雄最新作品,无论是刚建成的表参道新城,还是正在进行中的东京Midtown 计划和东京大学项目,都不难发现他对城市环境的关怀。他要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个小规模的“文化森林”。
近日《外滩画报》专访了安藤忠雄。只接受8个问题采访的他言简意赅地回答了对于建筑与人生的看法。
B= 《外滩画报》
A= 安藤忠雄(Ando Tadao)
B:你曾说成功归因于广泛的阅读与旅行,请介绍几个难忘的旅行故事?
A:我看到罗马式建筑风格的教堂,想起了《粗石》这本小说。修道士一块又一块岩石的积累,才修葺成如此美丽又雄伟的建筑,我深深为之感动。要建造真正有价值的建筑所需要的不单是技术,还要有人类的坚持和不懈努力。
B:你曾与木匠师傅合力扩建了自家的房子,跟我们说说这个故事?
A:是在我从小长大的大阪传统排房上建过阁楼。那个时候,我感受到了给我家做活的工匠师的精湛技艺;我们热衷于工作,甚至忘了午餐。那种全身心投入让我体会到了制造的乐趣。当年看见阁楼一天天变化,光线奇妙地照进昏暗的排房内,被这次经历深深感动后,我萌发了对建筑事业的兴趣。
B:1960年代你开始游历欧美,考察西方的建筑,绘制了大量的速写草图。最喜欢欧美哪个城市的建筑?为什么?
A:都市及建筑的魅力是千差万别的,不能一概而论。非要举个例子的话,那就是罗马的万神殿了,从古罗马时代建成至今,始终让人陶醉。能从那儿学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常常让我思考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力量。
B:有评论说你认为真正的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如何理解?
A: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日本一直在向高度消费社会迈进,其结果是资源、能源正逐渐耗尽。我们应该反省前世纪的错误,更多地珍惜周围的东西。我想21世纪应该是生活文化的时代,不是追求物质经济的富足,而是寻求真正意义的心灵和精神的富裕。
B:在你看来,日本人的精神是什么?你怎样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这一点?
A:日本是一个与自然共生的民族,在四季变化以及不断改变的自然中培养细腻的感觉。日本人相对于“形”来说是更加注重“空间体验”。我自身也是如此,不仅仅看重被墙壁和屋顶包围下的空间的“形”,而且更重视可以射入屋内并在房间中移动的“光”的状态。
B:请以京都建筑环境为例,介绍建筑如何体现日本人的独特精神。
A:比如说桂离宫的侧沿,这一既不是内部又不是外部的空间正表现出了日本人所具有的精神。
B:请为我们介绍一下大阪天保山三得利博物馆的设计原理。
A:三得利博物馆所在地是直面大阪湾的。在这里,我考虑的是如何将海跟建筑结合起来。通过在博物馆和水际线之间设计亲水广场,把建筑和海岸从物理角度连接起来。同时,面向大海打开展示空间,积极地引入风景,让参观者更近距离地感受到海的存在。
B:请问对于66岁的人,保持身心顽强的秘诀是什么?
A:我想很多日本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独特忍耐力和合作精神。正是为了使这种品质持续延伸下去,我常常不懈怠于对精神和身体的锻炼。
编辑: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