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正林:他让洛阳牡丹走进奥运

2009-09-07 16:57:52    作者:李凌     来源:东方今报     浏览次数:

  2008年5月9日,央视“倾国倾城”特别节目现场,付正林表演闻香识花。当他蒙着眼睛闻出“洛阳红”、“虞姬艳妆”、“珠光墨润”、“贵妃插翠”等牡丹品种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位被业界称为“牡丹大王”的传奇人物,创业经历也十分传奇:他率先在洛阳市创办园林花卉公司;他筹资创办洛阳市第一家民营性质的牡丹观赏园;他还费尽心血让洛阳牡丹结缘2008北京奥运,名动天下。

  今报记者 李凌

  培育的牡丹曾叫响广州

  付正林是洛阳偃师市李村镇人,当地是远近有名的苗木基地。1985年,他进入洛阳林科所工作,主要研究花卉。就这样,付正林与牡丹结下不解之缘。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包产到户政策的落实,洛阳近郊一些花农开始尝试“重操旧业”??种植观赏牡丹。牡丹种成了,但销路成了难题。1986年前后,当地的花农看到反季节花卉畅销,就利用春节赴广州搞催花牡丹,想创出一条新路。由于技术不过关,很多花农的牡丹没催开。

  1988年,付正林在洛阳市注册了第一家园林花卉公司,在做园林绿化的同时,首次携带500盆牡丹加入了赴羊城催花的行列。由于他技术好,又聪明好学,牡丹花开得非常好,受到广州市民的欢迎,当地的花农都向他取经。

  当年在广州催花,他一共卖了3000盆牡丹,虽然没赚多少钱,但算是热了身。到了1989年,他的催花牡丹已经叫响广州。

  创办了洛阳首家私营牡丹园

  催花的市场越发展越小,但机遇也来到付正林的面前。1991年前后,一场声势浩大的评选国花活动席卷全国,洛阳作为牡丹的故乡,力挺牡丹为国花。为此,该市出台一系列鼓励牡丹种植的优惠政策。

  颇有商业头脑的付正林开始把园林花卉公司的业务重心转移到牡丹上来,在洛阳近郊建起了牡丹种植基地。他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科技含量,牡丹种植基地得以扩大,为他后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9年,付正林接手了白马寺对面一个经营不善的旅游景点,经大规模改造后,种植了50多万株牡丹。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付正林等待着收获“果实”。2003年4月,他创办的洛阳首家私营牡丹园,只等着开园迎宾,可是突如其来的“非典”打乱了这一切。当年到洛阳参观牡丹花卉的游客很少,牡丹园的收入还不够给员工发工资。

  将自己的牡丹园推倒重建

  2005年春天,洛阳的旅游业在经历“非典”的重创后开始复苏,按理说付正林的牡丹园地理位置非常好,他应该抓紧时间将过去的损失补回来,但他却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将自己的牡丹园推倒重建,进行改造升级。当时所有员工都认为他精神有问题。

  其实,他们不知道付正林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趟日本之行让他受刺激了。原来,付正林曾到日本岛根县的大根岛参观过人家的牡丹园,发现牡丹品种非常多,牡丹园的门票收入和卖花的收入一年有一个多亿,洛阳所有牡丹园的收入加起来也没有人家一个牡丹园多。

  付正林说,洛阳市区已有王城公园、国家牡丹园、洛阳牡丹园等,他们要想后来居上,必须出奇制胜,打出牡丹文化这张牌!可要建一个600亩的牡丹园,需要上千万的资金,他手里只有100多万元。于是,他用自己的房子向银行抵押贷款,又向朋友借了几百万元。经过一年的全面改造,一个融观赏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神州牡丹园建成了。

  让洛阳牡丹结缘北京奥运

  千年牡丹情,百年奥运梦。让洛阳牡丹走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650万河洛儿女的共同心愿,正是付正林圆了洛阳人的这一梦想。

  在付正林的牡丹园里,人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1000多个牡丹品种,这在洛阳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他的牡丹园成为国家“863”牡丹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每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牡丹园的门票收入和卖花收入达到300多万元。同时,通过嫁接和繁殖,付正林的牡丹种苗达到100万株,年产优质盆栽牡丹15万株,年创收3000多万元。

  2008年4月15日,北京奥组委花卉配送中心负责人专程来到洛阳,为神州牡丹园颁发了“北京奥运牡丹盆花生产基地”的证书;8月4日,首批350盆奥运牡丹和1000枝鲜切花运抵北京,被布置到了重要场所;8月7日,666朵洛阳牡丹组成无比华贵的吉祥图案,亮相在国宴上。

  洛阳牡丹能够走进北京奥运,付正林做了大量工作:2007年北京成立奥运花卉配送中心后,有关专家曾提出争取让牡丹作为运动员颁奖用花,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方案被搁置。付正林得知这一消息后,积极与河南省花协以及奥运花卉配送中心联系,由河南省花协提出申请,奥运花卉配送中心经过两次考察,最后敲定洛阳牡丹装扮北京奥运会的事宜。

  付正林小档案

  身份神州牡丹园有限公司总经理

  河南省牡丹芍药协会副会长出生日期1964年12月25日星座摩羯座爱好看书、学习、考察创业格言不断创新是企业成功的秘方

 

编辑:elle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