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南谯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纪实
风雨兼程三十年 ??风光无限的南谯苗木花卉产业纪实
南谯区位于滁州市郊区,处于南北气候交汇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裕,土壤酸碱度适中,水肥条件优越,树种资源丰富,适宜大部分花木生长,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理想“中转站”,为发展苗木花卉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栽植培育花木种苗已有几十年历史。尤其是近十年,由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加快发展苗木花卉的政策,明确把其作为我区林业的“四大产业”之一,加上市场行情持续走高,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苗木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展。
牛刀小试初长成
南谯区苗木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77年,黄圩乡赵桥村村民赵国强,看着南京市汤泉镇种植绿化苗,也尝试扦插龙柏失败,1979年在家住明光市自来桥偏僻的山区岳父家里偷着栽十余亩龙柏、桂花。1983年,与村民汪安江参加在扬州市召开的全国花卉博览会,大开了眼界,坚定了种苗致富的信心;在乌衣镇新华村租用7亩农田种树苗,当时还在政府支持下用2.5万元贷款开始买苗、栽苗、贩运苗木,到1994年苗圃扩大到80亩,目前已扩大到240亩,与4个儿女、内弟组建了家庭联合苗圃,每户20-70亩不等,成为产、供、销一条龙的育苗大户。与此同时,黄圩乡农民汪安江、汪安云兄弟带头在自己的责任田种植花木率先致富,成为当地最早、最有名的花木万元户。1990年,施集乡明章村外出打工农民刘延成受城市园林化建设启发,回乡组织兄弟姐妹种植草坪致富。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黄圩乡吴港村、施集乡明章村一大批种苗种草生产专业户应运而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
最早种植苗木的黄圩乡以滁河为界,对面就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南京市浦口区汤泉镇,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雪松繁殖基地。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山植物园在那里建立雪松育苗基地开始,那里的农民学会了繁殖雪松,雪松的种植也给那里的农民带来了无比丰厚的回报。由于地域接近的原因,隔河相望的两个乡镇总是姻亲不断,虽是两省,也是互相走动频繁。再加上黄圩得天独厚的气候、土质条件,非常适合苗木栽培。于是,在亲朋好友的带动下,黄圩农民开始种植苗木。初期完全是模仿照搬,汤泉亲戚朋友给什么,他们就种什么;给多少,就种多少;说栽雪松不吃亏,长大了能卖好价钱,他们就栽雪松;说蜀桧小苗便宜,投资少见效快,于是他们就栽蜀桧。起初栽这些树舍不得用良田,只会选择多余的自留地,房前屋后的空闲地栽植。长大之后也只有靠着汤泉亲戚朋友给卖,说那个树值10元,他们就拿10元;说这个树只能值5元,他们就只拿5元。但不管拿多少,这些原本种着“配不配”的树,多多少少还是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更何况雪松种植初期因培育的人少,其利润对比其它农业收入高了许多,尝到甜头的人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到1986年,黄圩乡的苗木已发展到二千多亩。1987年1990年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等原因,市场曾经一度疲软,“砍了苗木当柴烧”的景象在黄圩苗农的眼中仍然历历在目。1991年后,行情开始抬头;1995年,雪松价格达到每米100元;1999年3米高的雪松售价为180元/株,5m以上的达到千元/株,这都极大的刺激了农民发展苗木生产的积极性。2004年底,全乡以风景苗木为主的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已达6000多亩,品种100多个,田中的苗木现已成为黄圩农民的“绿色银行”。苗木产业已成为全乡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栽的雪松已成为北京、山东等地半成品雪松苗培育基地之一。目前,原黄圩的吴港、芦庄、吕何杨、赵桥、史山头村,乌衣的新华、袁庄、红星、寺桥、红山、白庙、法华、余楼,施集的明章、珠龙的兴珠已成为苗木专业村。此外,原汪郢、黄泥岗、沙河、、腰铺、大王等乡镇都有苗木花卉分布,累计发展到35000亩,其中苗木26000亩、草坪9000亩。
领导重视谋求发展
我区是农业大区,具备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但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历届党委政府追求的目标。进入新世纪,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越来越受到全党、全民、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种苗花卉作为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园林化、乡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早在2000年,区委、区政府带领区直机关和各乡镇一把手赴江苏沭阳、濉宁等地对种苗花卉、意杨产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各乡镇还自发组织村组干部到南京市汤泉苗木基地参观学习。此外,还通过专题会议总结部署、在党员冬训班上邀请种苗致富能手介绍经验,现身说法。为我区发展种苗花卉业明确了思路,树立了信心,有力地推动我区种苗花卉业的快速发展。
制定政策鼓励发展
为鼓励种苗花卉产业的发展,区委、区政府根据不同时期林业发展的特点,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鼓励种苗花卉产业的优惠政策。2000年12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林业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把苗木花卉作为全区的四大林业产业之一。黄圩、汪郢、乌衣等平原乡镇广大农民在政策激励下,转变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和观念,看到了南京市浦口区发展苗木创造的巨大效益。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形式,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兴办苗木基地,形成了育苗大户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增强了在花木市场的竞争能力。一是引导花木种植大户安家落户。乌衣、黄圩等乡镇利用平原地区荒芜的乡村林场,把黄圩乡芦庄、吕何杨林场,乌衣镇袁庄、寺桥、白庙林场,黄泥岗镇唐庄、祝郢林场等土地进行拍卖、租赁,吸引育苗大户进驻,发展“短平快”苗木。二是由政府和村组出面,把农民的撂荒地、灌溉条件较差的旱坡地集中连片,向大户招租。三是由政府牵线搭桥,苗木种植大户直接从农民手中反租倒包土地栽培苗木。乌衣镇新华、寺桥,汪郢乡庙张、马庙、汪郢等村二、三十亩规模的种植户比比皆是。四是在种植大户辐射带动下千家万户育苗种草。乌衣、黄圩一些村家家户户种植苗木已成为时尚。走进吴港十里苗木产业带和农家的庭园、菜园、沟埂及路肩到处是翠绿的苗木、艳丽的花卉,田野也是一望无际的雪松、广玉兰、蜀桧等各类苗木。穿梭往来的运苗车辆络绎不绝,仅以黄圩乡为例,调往北京、上海、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浙江,以及周边的南京、蚌埠、合肥等地的苗木每年都以万辆计。五是创建一批花木公司。滁州市苗圃成立绿地园林公司,个体育苗大户成立乌衣镇园林公司、安江苗圃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滁州新华锦绣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滁州市景观园林公司等,集园林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
抓点示范引导发展
苗木花卉生产商品性强、技术含量高、投入大。南谯区通过抓典型示范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迅速壮大了声势、扩大了生产规模。为了抓点示范,我区确立了施集、珠龙为皖东草坪之乡;乌衣、黄圩、担子为种苗花卉之乡,在短短的几年内,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种苗花卉生产面积从不到5000亩猛增到2.4万亩,年销售收入从过去不足200万元增加到近4000万元。形成了“千户经营,万亩基地”的种苗花卉产业带,“无粮村、无粮队”替代了昔日农民以粮食收入为主的传统种植观念,养花种草成了他们的主导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基层干部办点示范。黄圩乡党委、政府受到吴港农民依托南京市汤泉苗木基地长期种植花木致富的启示,号召全乡7个行政村党员干部,家家户户带头种植3-5亩花木,通过办点示范,全乡三十多名村组干部带头种植花木,花木种植少则3亩,多的达20亩,年收入2万多元。“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在基层干部带动下,黄圩乡花木种植户已达1000户,吴港、芦庄已成为苗木专业村,50%以上的耕地培育了苗木、80%以上的农民直接从事花木种植和经营。由于临近汤泉花木基地,一些江苏农民到吴港村租赁土地、年租金达到每亩500元,实现了寸土寸金。2001年乌衣镇农庄村面对大量土地抛荒的现象,通过外出考察决定大力发展花木业;16名村组干部户户参与种苗,并引进汤泉育苗大户周仕涌创办乌衣镇园林苗圃,使全村种植面积达到600多亩,带动80户农民种植苗木。二是科技人员承包带动。区乡两级农业、林业科技人员利用自己的专长,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参与科技承包和花木业投资。如城郊乡党委书记、农艺师张明雨通过租赁,于2003年投资20万元在乌衣镇白庙村林场建立了50亩园林苗圃。乌衣镇退休林业技干杨金成于2000年承包汪郢乡庙张村60亩小林场,培育苗木花卉。市琅琊山森林公园工程师徐照东承包花山乡龙盘村120亩板栗园开展果树与绿化苗木立体种植,短短四年,自采种、自育苗的香樟、紫薇、棕榈,以及引种栽培的杜英、红花?木、青枫等已上市销售,在圃苗木30万株,价值一百多万元。此外林业系统干部李向忠、刘世金、张殿才、王懿君、黄晔、赵传洋、万华胜等也都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科技承包号召,参与花木种植,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大户开发引导带动。随着我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户育苗已遍及全区各地,连片50亩以上的开发大户50个。他们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新观念、新技术、新品种,开拓了新市场。如江苏南京市苗木种植大户周仕涌,1999年冬在乌衣镇袁庄率先创办乌衣镇园林场250亩,成立了有二级绿化资质的锦绣园林有限公司,栽培蜀桧、雪松、广玉兰等常规苗木50余个品种,受其影响,一路之隔的袁庄小林场荒芜的土地迅速被当地两户农民承包育苗,沿老312国道两侧育苗户如雨后春笋,就连镇育红中学校园闲置的空地也培育了几十亩雪松、广玉兰、高杆女贞苗。其它像安江苗圃、国强苗圃、淮北兰天苗圃不仅自己的基地逐年扩大,而且带动乌衣、黄圩交界的吕何杨、新华、红山、红星、寺桥、余楼等村农民种苗,有的长年在育苗大户苗圃打工,年收入10000元以上。施集乡明章村在一广东打工者刘延成的牵线搭桥下,从天鹅绒草坪起家,已形成高羊毛、马尼拉、百慕大、马蹄筋等几个常绿、草枯型品种基地2800亩,在其影响下,珠龙、腰铺、担子等乡草坪发展迅速,成为合肥、南京、扬州、蚌埠、铜陵、安庆、六安、淮南、滁州市区以及河南、山东、上海等省市重要的草坪产销供应基地;合肥市绿化工程80%的草坪来自施集乡明章,享有较高的声誉。草坪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一般一对夫妻种几亩草坪、常年铲草,年收入3-4万元,有的户达到5-6万元。
招商引资带动发展
在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南谯区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吸引南京市江浦、安徽阜阳、蚌埠以及本市的大户投资兴业,激活了苗木花卉业市场。据统计全区共招商100多个,引资2000万元,创建50亩以上苗圃50个,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00年阜阳市杜在乌衣镇新华村,以每亩150-200元租金,通过反租倒包坡耕地,创办150亩淮北兰天苗圃,部分苗木已投放花木市场。市琅琊山森林公园工程师徐照东在花山乡龙盘村投资60万元创建200亩景观苗圃。本区大户汪安江以黄圩乡200亩安江苗圃、乌衣镇150亩潘庄苗圃为基地,以销定产,成立了滁州市安江苗圃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当地村民赵国强在乌衣镇新华村与四个儿女联合创办的240亩国强苗圃。通过招商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新的观念和信息、技术,实现了产销两旺。同时还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林木种苗工程等项目加大投入,改善了生产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成高标准种苗花卉基地2000多亩。
依靠科技推动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兴苗方面大胆创新。一是推广运用实用技术,提高育苗水平。为了满足苗木市场和工程建设对花木生产的需求,在育苗生产中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如白玉兰芽苗移栽、广玉兰矮砧嫁接、雪松播种育苗技术、常规品种全封闭扦插育苗技术、珍稀品种温室基质扦插育苗技术等,大大提高了苗木繁育速度,降低了育苗成本,有效提高了苗木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是与科研院所联合,培训高素质队伍。我区滁州市苗圃、大柳种羊场苗圃和一些个体育苗大户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加强联系,聘请林业和园林界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培训花木种植能手、市场经纪人和园林绿化设计专业人才。三是大力实施“花农上网工程”。全区30%以上的花木种植大户和花木经纪人家中拥有电脑,实现“电话办公、手机联系、网上销售”。滁州市苗圃、乌衣镇园林场、滁州市龙盘苗圃、新华园林绿化工程公司、黄圩乡林业站、区林业局种苗站等经常上网,掌握花木市场动态和信息,有的还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站,在网上发布信息。
扶持龙头加快发展
滁州市苗圃建于1962年,属资深的国有事业单位,由于多种原因,圃地荒芜,经济危困,被誉为“滁州北大荒、南郊草圃场”近几年,主管部门多措并举加强了这一龙头企业建设:一是加强班子建设。1997年,大刀阔斧的调整了领导班子,由林业局懂经营、善管理、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担任场长,抽调林业站精兵强将充实领导班子。二是引进国债项目,加强国家种苗工程基地建设。该项目99年立项启动,通过几年实施,生产基地实现了水通、路通、电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三是争先进位、创名牌。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他们积极争创“全国种苗质量信得过苗圃”、“无检疫对象苗圃”,已获得二级绿化资质, 2002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四是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他们抓住国家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机遇,在市场经济中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建立了“红、黄、白、紫、二乔”玉兰、广玉兰等玉兰精品繁育基地;先后引种红花?木、紫叶小檗、美国红栌、韩国黄金槐、日本北海道黄杨、澳大利亚金合欢、杜英、红叶女贞、金边水蜡等彩叶花木和珍稀品种100多种,资产由2000年的5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五是积极承建园林绿化工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先后承建省内外多项园林绿化工程,如沪蓉高速、合徐高速、南京房屋开发小区、滁州市水利公园等绿化工程,同时还组织销售了大量本区苗木花卉及草坪,成立了农民绿化工程队,既搞活了经营、创造了效益,又锻炼了队伍,确实发挥了苗木产业龙头企业作用,受到地方政府及群众的好评。黄圩园林苗圃总经理张如奇1983年开始在自家农田种雪松6亩,现通过转包,自有苗圃扩大到20亩,主要做市场经纪人;2004年他通过在网上发布信息、坐在家销售,先后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百公里沿海观光带绿化、北京市五环公路绿化、山东潍坊市国际风筝节绿化工程、南京市奥体中心、白鹭湖旅游休闲渡假区、尧化门公路建设绿化、新加坡即墨高尔夫球场绿化工程,滨州市的黄河大道、郑州黄河观光区、临清市北环绿化、江西艾溪湖公园绿化、浙江义乌开发区绿化等等,直接或间接通过网络实现的销售额达140万元。此外滁州市安江苗圃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国友苗圃绿化公司获得了三级绿化资质,加上如贤苗圃、邹沟苗圃、锦绣园林有限公司、国强苗圃、淮北兰天苗圃等各类苗圃场数十几家,市场经纪人200人,他们在农户中影响较大。农户和经纪人大多通过绿化公司或苗圃场组织对外销售,这些龙头企业在对外承接工程或开展业务时,能够提供所需的资质证明以及绿化设计等方面的服务,从而提高了农户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这种模式进行的苗木销售产值占总产值的60%左右。而驻南谯国营沙河集林业总场及白米山、大柳、皇甫、常山等林场、大柳羊场、滁州市林科所、滁州建材基地苗圃长期从事苗木花卉生产,对南谯苗木产业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导和推动作用。
搞好服务促进发展
为了规范市场,引导农民发展苗木花卉生产,区林业局积极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产地检疫,为花农及时提供虫情预报和防治服务。二是及时办证。为了使花农及时办理植物检疫证和运输证,区森防站要求办证人员双休日、节假日不休息,有时深夜还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同时在苗木基地集中的黄圩乡设办证点,直接为花农服务。三是加强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引导花农在品种上、规格上合理选择,规避市场风险。四是强化种苗行业管理,为苗木花卉从业者构筑规范的法制平台。全面贯彻落实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苗木标签等“两证一签”制度,规范种苗生产、经营和流通行为,依法保护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种苗生产、经营走向法制化轨道。
打造苗木花卉之乡
苗木产业是潜力巨大的特色产业,也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朝阳产业,随着城市园林化、乡村城镇化的推进,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的不断临近,苗木花卉的市场需求仍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必须在品种结构、规格质量、规模经营方面有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种植花木的效益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一般在5∶1左右甚至更高,扩大花木种植面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而且,花木生产是规模经济,规模越大,影响越大,效益越高。近年来,我们立足传统优势,坚持科学规划,着力扩大花木产业规模,在全区形成了“两区一带”花木生产新格局。一是大力巩固老区。黄圩乡是我区花木生产老区,有“花木之乡”的美誉。种植苗木花卉已有二十几年历史。近年来,我们利用该乡原有的花木生产基地,以“走花路、念花经、发花财、奔小康”为指导思想,不断扩大老区花木种植规模。目前,该乡花木种植已达6000余亩。吴港、芦庄村已经成为花木种植专业村,实现了“人均百株杨、户均2亩花、家家万元户、全村园林化”的目标,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命名为“造林绿化千佳村”。二是积极拓展新区。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充分发挥花木生产的传统优势和花木老区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按照“统一规划、形成规模、发展精品、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积极引导花木生产向更多乡镇拓展。近年来,我们重点在乌衣、汪郢、担子、腰铺等乡镇扩大苗木种植面积1万亩。三是建立滁南花木产业带。利用我区位于南京、上海、扬州、合肥、蚌埠等大中城市群之间的区位优势,确立了“依托南京市汤泉花木基地,展示花木大区形象”的发展思路,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流转,鼓励花木大户在311、206省道、104国道沿线承包土地搞花木生产。紧紧抓住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上海世博会和城市园林化建设的机遇快速发展。四是以区属国营滁州市苗圃为中心,乌衣、黄圩、汪郢、草坪、珠龙镇兴珠针叶苗木比翼齐飞的种苗产业基地。计划用5年时间形成以乌衣、黄圩两个花木之乡,施集草坪之乡、珠龙针叶苗木之乡“两区一带”布局,造就十个苗木专业村,培育一百个百亩以上的苗木大户,一万个苗木专业户,使花木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苗木花卉产值翻两番,苗农来自苗木花卉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不断提高知名度,展示南谯花木业丰采。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