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林业局夺得千峰翠色来

2009-09-10 17:20:31    作者:张洪中     来源:湿地中国     浏览次数: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发展平原林业,构筑良好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对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减轻干热风、倒春寒、霜冻、沙尘暴等灾害性气候的危害具有特殊作用。濮阳市、县领导高度重视平原绿化工作,把它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植树造林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进而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践诺“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濮阳县林业局一定要加压奋进,走在全省的前列!

  ??摘自濮阳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世奎的工作日记

  濮阳县作为我市百万人口大县,有土地面积1382平方公里,黄河、金堤河横贯全境,属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近年来,肩负着全县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濮阳县林业局谋求科学发展大计,创建亮点纷呈,获得一个又一个殊荣。先后荣获全市林业建设先进集体、全市城市“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校、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省林业政务信息先进单位等省、市、县荣誉近百项。在全市率先实现全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濮阳县被授予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县,市速丰林基地建设“森林杯”先进县三连冠。该局在全县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成为全市林业的一面旗帜。

  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4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7.5%,林网间作控制率、路沟渠堤绿化率达到95.6%和96.7%,林木蓄积量330万立方米,发展林下经济5万亩,林业产值达5亿元。达到了城镇园林化,农田林网化、河流道路林带化,林业生产基地化,实现了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三赢”目标。

  沧海桑田,龙乡巨变。探其发展,濮阳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世奎说:多年来,县林业局党组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坚持用新理念引领林业,用新机制兴办林业,用新技术提升林业,用产业化推进林业,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强力实施林业大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之路,努力打造林业生态精品,着力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促进了平原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责任,改革创新

  濮阳县林业局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平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下,科学决策。一是坚持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办绿化点制度,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创建了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动员全民参与。认真落实《河南省义务植树条例》,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每年植树节期间,在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动员全县人民积极投身造林绿化事业,并要求植树数量每人不得少于5棵,并实行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使全县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5%以上。三是城乡绿化联动。坚持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为宗旨,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狠抓城区及乡镇驻地绿化美化建设,形成了点、片、网、带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四是积极构建林网建体系。坚持以道路河流为框架,大力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平原绿化建设上水平、上档次。几年来,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128万亩,着力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形成了“十里长渠林成线、百里大路林成荫、千亩沙区林成片、万亩农田林成网”的可喜景观。该局按照农田林网化、村庄林果化、庭院生产专业化的标准,对村庄绿化进行了改造和新建,庭院绿化、围村林建设、街道绿化坚持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与发展经济相结合,村庄林木覆盖率达42%。五是巩固造林成果。广泛深入地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将一些公路、河渠和荒地的绿化权和使用权,用拍卖、租赁、承包的形式交给农民或其它经济组织,实行土地权和经营权分离,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资林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六是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保护。经省政府批复,在沿黄乡镇建立了区域面积为3300公顷的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七是加强专业护队伍的建设。建设各级护林组织992个,配备护林员3150名,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严格实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强化监测预报,有效保护树木健壮生长。

  优化结构,效益凸显

  随着林业的快速发展,林地面积的增加。该局为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自2007年来,就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把发展林下特色经济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种养特色产业,着力构建林、种、养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一是经济效益显着。该局实施科技兴林,培养了一批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的农民技术员。几年来,相继引进了欧美速生杨107、108、2001、三倍体毛白杨、凯特杏、冬枣、金华梨等用材经济林新品种40多个,试验成功了“葡萄无公害栽培研究”等林业新技术,改善了全县的树种结构,以庆祖镇张贾村冬枣基地为依托,大力实施五小杂果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建成了豫北最大的冬枣生产基地,并创立了品牌,为林业增效、林农增收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在全县大力推广树木种植前三年基本不影响种植农作物的2×2×10米,2×2×8米等宽窄行营林新模式,有效地稳定农民农业收入,使农民每亩林地年平均收入达到2000元,为我市林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目前,全县有速生林40万亩,仅此一项,全县年可增值8亿多元,农民人均收入800元。同时利用林地资源和林业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立体复合经营,打造林下特色产业,累计发展林下经济5万亩,实现产值2亿元,培育和带动了金龙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全力食业公司、鲁鸭有限公司,众兴兔业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发展。二是生态效益明显。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形成了点、片、网带相协调,功能完备的综合防护体系,增强了防护能力,提高了防护效应,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有效遏制了干热风,促进了农业的稳产高产,实现了林茂粮丰。据科学研究表明,完备的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能使农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仅此一项可使全县小麦增产10亿斤。成片的大面积的森林,就像一个天然氧吧。每公顷森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公斤,释放氧气700公斤。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30-60公斤,吸附各种尘埃300-900公斤,每公顷森林年生态价值3070元,全县现有2.66万公顷林地,年生态价值在8000万元以上,有效减缓温室效应,实现间接减排,扩大环境容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承载能力提供了环境支撑。三是社会效益良好。林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给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满足了农民木材所需,丰富了群众的物质生活,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人们在绿色环境中生活,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充满活力。濮阳县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全县招商引资,劳务输出提供了支持平台,每年有20万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外出务工,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吸引可大批外商来濮投资兴业,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谋划,跨越发展

  为了保证造林绿化的科学性,该局每年都在深入实地调查征求群众意见和专家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实施计划及林业中长期造林规划,强力推进实施。在通道建设上,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和绿化标准进行实施,提升道路绿化档次。目前,全县已形成了黄河大堤两侧300-500米防护林带,金堤河两岸每侧长25公里的1万亩治沙造林,濮渠路、文西干道、106国道每侧100米的10000亩速生林基地,形成了四纵五横一环城的生态保障保障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濮阳县林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在工程造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上,本着“合理布局,稳步推进”的原则,强力组织实施。2002年以来累计完成各项工程造林34、5万亩,成活率、保存率均达95%以上。树木的增多,生态环境的改善,多年不见的十几种鸟类又栖息驻足城乡,置身濮阳大地,可谓“举目龙乡满眼绿”,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濮阳县林业的飞速发展,使生态环境迅速提升,也吸引了国内外林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2008年10月31日,成功筹办了第23届国际杨树大会濮阳县现场会,受到了15个国家50名专家学者及14家中央省市媒体的好评。

  龙腾吟盛世,滔滔黄河可以作证!现在的龙乡濮阳,林是千秋画,河为万古琴,景色秀丽,生态和谐,林茂粮丰,像一颗明珠,光耀在中原大地上。

  濮阳县委、县政府推进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施政作风,正焕发着城乡新貌,振奋着全县林业人的奋发精神,也激励着濮阳县林业人向着郁郁葱葱的千峰之巅跋涉攀登!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