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桐柏县瞄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规划县城建设
近年来,桐柏县坚持不懈地开展县城建设"四创一争"活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入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前来投资、考察、观光、旅游的人们纷至沓来。来者都众口一词:"桐柏真漂亮!"
继2007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南省园林县城、河南省卫生县城、河南省文明县城、河南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等称号后,桐柏县2008年又开展了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活动,并已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初验。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批示中指出:"看到桐柏老区换新颜,非常高兴,祝桐柏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桐柏县委书记刘新年告诉笔者,刚刚过去的一年,桐柏以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全国旅游强县和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为目标,以县城建设为龙头,带动全县集镇发展,建设人类理想的居住地,让老区人民进一步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搞好规划调控打造县城特色
桐柏的城市建设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兼顾城市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桐柏县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政策、规章、法规,构建了一整套较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成立了城乡规划局,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城市规划审批机制。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可持续发展,并针对桐柏全面快速发展的现状,按片区的理论,确立各区域的发展特色;同时对不断拓展的城区及各园区等工业用地和经营性开发用地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先后编制完成了桐柏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桐柏县旅游发展规划、给排水规划、消防规划、燃气规划等专业规划。桐柏县通过总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有效地保障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3.4%。
桐柏在城市建设改造中还努力恢复和保护历史文化,确立了两处省级、20余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加以保护。如淮祠旧址、"七七工作团"旧址,信、桐、确县委旧址等的集中保存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等文保单位的修复保护等。淮河源民俗文化更是从博物馆的设立、古戏台的搭建到一些民间剧团的定期演出等入手,形成了一个个恢复和保护的系列举措。目前,淮河源民俗博物馆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成为全国第18家冠"中国"二字的民俗博物馆。盘古神话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桐柏已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韵味的现代化名城。
多年来,桐柏的城市规划建设适应发展需求,几经调整更趋合理,尤其是最新一轮的《桐柏县城市总体规划》,覆盖县域整体,编制科学、实施有效,为桐柏,的可持续发展描绘了崭新的蓝图。
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和谐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工业企业的急剧增多,加之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过多,导致桐柏县城镇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公用配套设施相对滞后,道路系统不畅,人均住房面积在南阳市居落后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迫切需要改善人居环境和居住质量,尽快使桐柏走上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塑造富庶的淮源生态型城市的宜人环境。
1995年以后,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桐柏开展了大规模的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全面拉开了改善人居环境的序幕。桐柏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开展了一系列改善人居环境的创建活动,确定了既要建设生态旅游型城市,又要重塑和保护历史文化风韵的总体城市发展思路。按照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大县、旅游名县、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他们在城市规划、建设、改造、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桐柏县、(乡)镇两级财政积极落实各阶段项目投资计划,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放宽领域、放活政策、放低门槛、放手发展外向型经济,多元化开辟建设资金渠道,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桐柏的环境建设走过了一段坚实的创建之路。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在城镇规划区拔地而起,一片片优美的住宅区相继建成,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桐柏逐步规划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片区格局。通过对城区高层建筑总量控制,桐柏的建设以宜人的尺度塑造和保持了宜人的现代城市人居空间。桐柏由一个城区面积狭小、环境相对较差的小县城发展成为一颗璀璨的豫南明珠。在此基础上,桐柏县委、县政府又吹响了改善人居环境的"战斗号角",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和措施,以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碧水蓝天工程
桐柏建立了县、镇、街道、居民委员会四级城管网络。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社区服务中心遍布县城各街道办事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科普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氛围浓厚。他们对城乡结合部、车站等重点区域的道路、河道环境卫生、居民楼院、违法建筑等进行专项整治,解决了一批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设立的城建110服务热线,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成为服务行业知名品牌。
他们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采取退二进三等政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工业空白化。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了城市资源配置。在加大老城区综合改造力度的同时,他们严格保护淮渎庙等文化遗产,较好地保存了城市历史文化的遗脉。
现在,节能型城市建设引领时尚,节水型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多年的不懈努力,换来了桐柏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的巨大变化。目前,县城供水普及率100%,城市计划用水率达96.4%;建成多处大型城市中心绿地广场,"把山延伸、把水引长",形成了"一路一园、绿水缠绕、依路设带、傍河建林"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幽雅生活情趣的城市绿化景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0.5%,绿地率达35.9%,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10.5平方米。优良的人居生态环境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效促进了桐柏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桐柏地处淮河之源,水环境的保护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近年来,桐柏相继投入巨资,高标准实施了"蓝天碧水"工程。他们编制了《桐柏县水环境整治规划》,对全县城区河道进行了疏浚和整治;建立淮河源风景名胜区和太白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结合绿化景观的营建,重塑淮河源头特有的风韵
淮河分流入城,两岸绿影婆娑,重现清澈美丽的容颜,成为市内最繁华亮丽的风景。
2001年以来,桐柏加大力度开展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现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改建排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工程。近两年,他们劝退或拒批污染项目30多个,关停、转产了县城区污染严重的企业lO余家,对部分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环境监察实行日常例行检查与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确保县城周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转率达l00%;同时,逐步淘汰了城区小燃煤锅炉,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与强制性管理,城区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以上。
桐柏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中突出垃圾填埋场建设与无害化技术的运用,同时,积极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工程。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好环境就是生产力。前不久,外地一个考察团来桐柏洽谈合作项目之前,特意准备了胶鞋等随身物品。在他们心目中,桐柏山区还是道路不通、泥泞遍地的老样子。到桐柏后,才发现这里的一切是如此之美,花园式厂房到处都是。他们激动地说:"能把企业环境做得这么好,这个地方的发展环境也一定不错。"考察团很快便与桐柏多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如今,国内知名企业金丝猴集团、台湾精密阀门有限公司等大企业纷纷入驻桐柏。埠江轻工城、安棚化工程、淮北工业城初具规模。
今天的桐柏天更蓝、水更清、人更美、居更佳。这座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环境幽雅、建筑优美的魅力城市正日益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地方之一。
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桐柏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永叵追求。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进步,桐柏县城这颗淮源明珠!必将更加璀璨夺目。
编辑:xu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