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园?第七届园博会展园设计方案
重庆展园效果图
重庆展园
一、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促进互动;
●生态优先,和谐发展。
二、设计理念
●时空交融,寓教于乐
每个城市都有辉煌灿烂的历史,也都有魅力四射的今天。通过历史的背景,承载现代的文明,用时空交融的蒙太奇手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联想,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享受文化的熏陶。
●抽取符号,小中见大
提取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加以抽象,形成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高度概括,推而广之达成对该城市的整体印象。这种元素应是一种方便记忆的符号,是一系列事物的轮廓或剪影,从而小中见大,使游客形成深刻的记忆。
三、设计主题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的第一大城市,是长江三峡的起点城市,她同时也是一个依山傍水、城市壮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山中有城,城在山中,山水相依。” 这一独具特色的山地生态景观,使其在中国各大城市中独领风骚。两江环绕,山水互映,精致恰似盆景的“山城”是人们对于重庆市的最直接印象。
因此,通过对城市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抽象,诗意化地展现“山、水、城”三位一体的城市美景,构成了设计的主题??“写意重庆”。
四、设计手法
● 强调山势,步移景异
通过对微地形的土石方处理,使基地三维化、立体化,进一步强化“山”的概念,同时采用梯道、城门和植物掩映的微缩山体,来表达“山城”错落的空间模式。内部道路的设计采用弯曲小径的形式,竖向上引进高差,强调爬坡上坎和峰回路转的感觉,同时空间划分收放有致,并在各个视线节点的位置上布置标志性景观小品,从而造成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效果,完善了景观序列。
●四维互动
山地高差的引入使得游客有了除单一平面游览以外多种选择的可能,通过有目的地将平面活动引向三维空间,强调了空间体验的新奇性和趣味性,游客互为景观,视线随时交流,增进了“人景互动”和“人人互动”。
同时,以三峡文化为雄浑的历史背景,用一系列城市文化遗产来衬托多彩的现代都市文明,从而以游客的自发活动,促使了人、空间和时间的四维互动。
五、景观结构
景观分为两个区域:其一为历史文化景观区,另一为现代都市景观区。历史文化景观区为背景区,主要以历史事件承载城市的过去;现代都市景观区为前景区,再现当代城市的风采。历史文化景观区主要突出雄浑和厚重,场景较封闭;现代都市景观区主要突出开放和高效,场景较开敞。
六、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分为两个层级:一为环绕场地内部的主要步行流线,另一为分布于场地内的次要步行流线。主要步行流线两端分别与园博会园区内主要道路无障碍相连,次要步行流线经过精心安排,迂回曲折、上下回转与主要步行流线相连,为游客提供了“亲历”山城的乐趣。
七、视觉诱导
以场地中部的制高点:抽象的“解放碑”为整个重庆园区的视觉中心,并增加多处节点景观作为视觉焦点,同时设置视觉通廊引导视线,使游客在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视觉体验。
八、设计元素
●“巴文化”
重庆古称巴国,具有独特的巴渝文化。巴文化,铸就了重庆这块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今日重庆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人人重庆”入口
采用城市标志??“人人重庆”作为入口符号,一个采用正形,一个采用负形,像两个主人欢迎到访的游客,用极度概括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重庆好客、开放的豪情。
●微缩“渝中半岛”
渝中半岛是典型的重庆城缩影,是现代都市文明的集中载体。两江环绕的渝中半岛以及半山上的重庆城,通过现代造园手法得以重现,恰似一个大盆景,引人浮想联翩。
●微缩“三峡文明”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南朝梁简文帝(肖纲)
长江三峡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大峡深谷,浪高滩险,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作为三峡的源头城市,重庆园里有必要展现丰富的长江三峡景观以及三峡化。
●抽象“解放碑”
“解放碑”本身是一处带着荣耀象征和变革精神的历史遗址,是所有重庆人的心灵制高点和骄傲。它代表着一个城市崭新的开端,其上的永不停息的时钟预示着城市光明的未来。
●山城梯道
如果说渝中半岛是身体,那么梯道就是身体里的血管。每个来过重庆的人都会对其无处不在的梯道印象深刻,通过梯道的再现,唤起人们对重庆城的记忆。
●城之记忆??通远门
古重庆城有城门“九开八闭”共十七道,应“九宫八卦”之象,以示“金城汤池”之意。通远门位于正西面,是重庆城唯一的陆门,是通往外地的陆路起点,故称“通远”。时至今日,通远门已是重庆仅存的两道古城门之一,为展现重庆这一“历史文化名城”,重塑城墙的文化精神,精心设计的微缩通远门可让人们品味一种在非战争状态下与城墙的对话状态,重新唤醒人们在追逐城市发展、经济繁荣的同时,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关注。
●森林重庆
园区植物以高大乔、灌木为主,采用群植、片植的方式,形成郁郁葱葱的绿色空间,展现森林重庆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