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园?第七届园博会展园设计方案

2009-09-25 00:41:05         来源:济南园博园官网     浏览次数:

 


                            东营展园平面图

    东营展园

    一、概况

  东营园占地2500平方米,位于博览园落霞山南麓齐鲁园的沿黄展区,东临中央湖,南隔河与沿海展区、齐鲁文化展区相望,园博园主标志水滴塔,望湖相距仅100米;园址北为聊城园,西为德州园,是突出黄河入海口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节点。

  二、规划原则

  1、文化建园原则。体现黄河入海口特有的文化习俗、自然风光、东营城市特点。

  2、实用美观原则。在尊重原有地形特点的基础上,与山、林、水有机结合。选用东营乡土植物做基调,表现东营湿地园林景观特色,展示东营城市园林建设成就,特别是改碱绿化技术成果,寓教于乐,升华成地域景观。

  3、科学节约原则。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凝炼东营建筑文化符号,使用观赏性高、养护成本低的当地特色植物,考虑雨水循环利用、废旧材料的利用,体现节约型园林建设理念。

  4、传承有序原则。在沿黄文化大背景下立意构思,实现与现代城市文化的有机融合,与将来发展紧密联系,传承有序。

  三、构思立意

  “黄河从这里入海”作为着眼点。充分利用落霞山、中央湖、  河及现有绿化的空间格局,以入海口特有的茅草土屋为意象,结合小水面、微地形的营造,突出东营石油、黄河、土地三大资源优势,展现民俗文化和湿地园林特点。

  四、总体布局

  结合规划游览路,设置西侧主入口,北侧次入口,向南与滨河路相联系,布置以围绕小水体的环状游览路。全园分主景区、改碱绿化展示区、西入口、微地形、鹭湾五个功能分区,与展区外围大草地和环湖干道相呼应。

  1、山水结构。借落霞山近河坡脚平缓地形,开挖    平方米水面,形成一大一小两个湖和水溪,规划小水池,构成源、溪、湖、岛、池堤、桥等水形态和水景观。西南角与落霞山相呼应,设一起伏地形,作为空间分割和山之余脉,也象征东营南依泰山余脉、黄河入海的地理特征,其余为平地。

  2、建筑特点。主岛上设主体建筑与北入口园门、东侧碑廊、次展室、知鱼榭等建筑形成面向水体的半围合院落。建筑形式在黄河入海口地区茅草土坯房的基础上抽象升华,除围墙用漏窗白墙外,采用钢、玻璃等现代材料,屋顶使用白色光纤材料,做成茅草状,晚上可结合LED灯光亮化,突出黄河岸边人家的意境。

  碑廊石刻东营孙子湖、自然保护区、黄河大桥、油田风光等景点图示及简单的文字介绍(请书画家创作);次展厅作为管理、小卖、卫生间,形式与主体建筑相同;知鱼榭作为山上茅亭的对景,是赏鱼、观水的重要观景点。山上茅亭以东营城区常见的白鹭命名为鹭亭,是全园制高点。

  3、入口景观。主入口由红色隔墙围合,突出入口标识性墙前设置主题群雕“出夫”,再现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建设初期,调集全省劳动力进行开发建设的真实场景;北入口设置红、黄、兰三色廊架作为入口标志。

  4、园林展示。(1)西北角为改碱绿化成果展示区,入口西侧设四块浮雕墙,介绍改碱技术;方格状浅水池,展示东营特有的观赏草、水生植物,以木栈道与园路相联系。(2)水溪体现东营城区水系作为大环境改碱措施的主要设施,结合景观设置。(3)微地形山体展现东营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抬高地面、相对降低地下水位的成功做法。(4)主展厅集中展示东营风土人情、黄河水城建设、园林绿化成就。(5)乡土动植物展示大乔木白蜡、白榆、刺槐,灌木柽柳、枸杞和芦苇等耐盐地被植物,白鹭、鱼养在山水之间,突出东营特有的生物多样性景观。

  5、文化特质。东营园秉承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文化建园原则,以湿地园林景观为载体,集中展现东营历史、风土人情和黄河口文化,如以群雕再现东营在山东人民支持下,战天斗地的感人历史;以当地民居、油田废旧钢材构建的建筑表现黄河口人以苦为乐的博大情怀;以抽象的“抽油机”景观亮化设施,表达石油城市特有的工业文明;以碑廊、碑刻表达东营野、趣、旷、美的旅游资源;用浮雕墙讲述东营现代绿化的成功经验;以“红、黄、兰”三种色彩代表东营土地、石油、黄河(大海)三大资源优势基础上建设黄河水城科学发展的美好未来。

编辑:zhaohu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