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历史文物古迹保护
历史文物古迹保护
桐柏文物保护工作情况
桐柏文化历史悠久,早在50万年以前,"回龙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桐柏是淮河的发源地,也是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西汉时,桐柏商贾遍及天下,富冠海内,为我国六大都会之一。桐柏曾是盘古之乡,淮河之源,悠久的历史使桐柏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种类丰富的文化资源。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藏品2万余件,文物丰富,古迹众多,是河南省文物大市之一。县委、县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文物工作,认真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注重健全文物管理机构,不断加大文物经费的投入,狠抓落实,合理利用,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注重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四有"工作,对重要的大遗址如大张畈冶铁遗址、围山城冶银遗址等制订了专门的保护规划,并通过了省文物保护专家组验收。在博物馆建设上,现有桐柏县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 "九五"以来,又新建了中原局旧址展馆。此馆(2007年开放)总投资达4258万元,桐柏县博物馆新馆建设列入了桐柏县"十五"发展规划。注重文物的合理利用。淮渎庙殿基遗址、七七工作团诞生地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保护,使其成为桐柏县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成为桐柏县对外开放的窗口。
2、加大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努力做到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协调发展。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把文物事业发展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平衡,有效投入,桐柏县文化(文物)局,博物馆、文物保管所的事业经费逐年有所增加,逐步加大对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如桐柏县古台寺建设,在原计划投资650万元的基础上,于1999年又追加投资500万元,全面进行修复,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的游人。2001年以来,县政府又投资对中共鄂豫边省委旧址、桐柏中共中央原局旧址等进行修葺、修建。?在中共中央原局旧址建没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河南省文化厅厅长孙泉砀,省文物局局长常俭传等领导多次到桐柏,对旧址的修复规划、修葺等进行现场指导。桐柏县政府立了由时任县长任指挥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县长任副指挥长,政府办、计委、建委、财政、文化、土地、房管、工商、公安、旅游、电业、电信、规划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修复指挥部,拆迁、搬迁院内外住户230户,拆迁面积近万平方米对中轴线上的古建筑进行了维修。
3、把文物工作尤其是名城保护工作纳入县城建设规划,走依法保护之路。
目前,桐柏县建城区面积已达19平方公里。已成为豫东南区域性中心县城。县政府先后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天津规划设计院帮助完成了"桐柏县旧城改造改建规划","桐柏县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中,坚持旧城改建与县城总体规划相结合,旧城改建与县城经济发展相结合,旧城改建与古城保护相结合。桐柏县规划部门在1994年编制的县城总体规划中,将"桐柏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作为一个专项内容列入规划,划定了"淮源保护区"、"太白寺保护区"、"回龙遗址保护区"、"水濂洞保护区"等,在每个保护区内,又界定了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区,1998年河南省政府批准的《桐柏县县城1995-2015年总体规划》(豫政文[1998]252号)中含上述保护区,为桐柏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逐步走上规范有序、依法管理奠定了基础。依照总体规划,对回龙遗址保护区、淮源保护区等保护区内的建筑严格审批,并对违章建筑进行了拆迁。2001年,对回龙遗址周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拆除院外违章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工作团诞生地门院外拆迁违章建筑10000余平方米,美化了周围环境,使这些单位成为桐柏对外开放和展示的窗口。对县城区内所有基本建设项目,依法进行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施工,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文物。
4、不断完善文物管理机构,确保文物事业的发展。
健全机构和增加人员编制,加强队伍建设。在近几年机构改革中,桐柏县在普遍压缩机构人员的情况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不仅没有削弱和减少,反而有所加强和增加,成立了桐柏县文物管理局,增加科室和人员。
5、文物保护工作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能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始终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历届县政府都成立了由县长任主任的"桐柏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县城区也都相应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在七七工作团诞生地修复工程中,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常务、分管县长任副指挥长,多次召开协调会,现场检查,及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七七工作团诞生地内住户搬迁、违章建筑拆迁、修复得以顺利进行。在桐柏县人大二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县政府把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桐柏县红色廉政文化展馆建设列入"十五"发展规划。
6、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近几年,我县文物保护工作能够抓住关键,狠抓落实,为实现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组织完成了全县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调整和报请省政府公布工作,对中共中央原局旧址、桐柏县第一个地下党支部旧址等二十余处古建筑进行维修,古建筑维修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淮源景点建设也跃上一个新台阶。县淮井亭台基、太白顶会议旧址、中共信桐确县委旧址等备受市民关注的城区古建筑也修葺一新,重现风采。馆藏文物已逐步推行科学化管理,全县一、二级品馆藏文物和部分三级品文物已建立文物数据库。博物馆"三贴近"工作成效显著,仅县淮源景点共举办各类展览和共建活动就达50余场(次),承担并圆满完成盘古祭拜活动。
桐柏县部分文物古迹简介
中共鄂豫边省委旧址
中共鄂豫边省委旧址位于桐柏县东北60公里,回龙乡东南7.5公里榨楼村。1935年,鄂豫边省委、豫南桐柏山区游击队驻此。1938年9月,在此建立信桐县委书记王祖宣,后为文敏生。1943年,信桐县委、政府、武装总队设此。
旧址现有瓦房院落一座,西层三间楼房是当年开会的地方。北屋三间楼房,门楼东边三间现已不存,门楼西边三间草房,现为购销点占用。这座院子是我党当年活动的地方。
围山城冶银遗址
围山城冶银遗址位于县城北朱庄乡围山村。时代唐至明,面积约5万平方米。处官驿河中上游,北至破山2.5公里,南至官驿村4公里。发现有炉基多处,有坩锅、炼银烧结物等,从西南角地段被冲刷的河岸剖面观察,表土层深10~40厘米,炉渣层厚20~30厘米,烧结块直径一般为20~25厘米,其下100~120厘米,为同类型炉渣层,烧结块更大,一般直径为30~36厘米,竖起排列。在这一段河中曾出土一大型坩锅,外径50厘米,内径40厘米,底厚10厘米。
《桐柏县志地理志》载:"围山在县北七十里,拱围缭绕为治北面保障,相传明时曾设官开矿于此,有旧址迹焉'又载'有金洞三……"。
闵岗遗址
闵岗遗址位于县城东月河镇林庙村闵岗村民小组,新石器时代,面积10万平方米。地表暴露遗物有:红陶敛口钵口沿、锥状鼎足、纺轮、彩陶片、黑色陶片、夹砂陶片、蛋壳黑陶片、粗绳纹陶片、石斧、石凿等。
淮渎庙殿基遗址
淮渎庙殿基遗址位于县一高中院内,宋代。该殿现存大殿台基高2.10米,宽32米,进深24.40米。大殿四周走廊有柱础20个,除西北角两个离开原位外,其余未动。中部七间偏殿已改作住房,台基与拜殿台基之间有一架渡桥。拜殿台基上现在新修住房五间,大殿迦廊石栏杆散于院内或作台阶,或砌在井台上。
从大殿台基及其柱础、栏杆、品级石清楚地反映出这一古建的规模与轮廓。
鼓台寺遗址
鼓台寺遗址位于县城东月河镇唐城村小城北。商、周时代,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地面散丰大量的红烧土块和鼎足、钵沿、大口尊沿、乳状鬲足、盆口沿等遗物。
中共中央原局旧址
中共中央原局旧址位于县城郊乡金亭村叶家大庄。1945年10月,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北返,河南军区部队南下和新四军五师会师桐柏后,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军区驻此,代理书记郑位三、副书记李先念、陈少敏。行署主任许子威、司令员李先念。
该村今已改建,原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驻地院落尚存。
编辑: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