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淮河源民俗博物馆

2009-09-30 18:52:0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桐柏县淮河源民俗博物馆


  巍巍桐柏山,横亘大中原。清清淮源水,汩汩润心田。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疆土上,纵横着众多秀美山川。名载史籍的桐柏山、淮河源就是人们心向往之的美丽乐园。这里山明水秀,风景优美,孕育着风韵独特的淮河源地域民俗文化,而坐落于此的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就是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耀眼明珠。

  一、建筑宏伟的淮河源民俗博物馆

  在千里淮河源头-----桐柏县淮源镇,坐落着一片蔚蔚壮观的宫殿式建筑群,红墙黄瓦,斗拱彩绘,飞檐翘角,古朴宏丽,这里就是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所在地。

  置身北门外广场,仿佛来到了风景如画的仙境瑶台。一块上书朱字"淮河源"的巨石矗立广场南边。清流潆带的淮河水由南往北绕过馆外红墙向东流去。岸边,绿柳成排,蓊蓊郁郁,迎风轻摇。一座素有"淮河第一桥"之称的石拱桥南北横跨淮河,跨过石桥,迎面便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古典式建筑----北山门,前后大开三门,透着古朴庄重。大门两边悬挂着黑底金字的大幅楹联:"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禹功为大,声为律身为度举为纲止为纪其仁可亲。"字体凝重,笔力遒劲。

  二、蕴籍深厚的淮河源地域文化

  淮河,古与长江、黄河、济水齐名,并称"四渎"。《尔雅.释水》曰:"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意即渎是发源后独流入海的河流。现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桐柏山太白顶北麓,蜿蜒东行一千余公里,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纳百川,汇千流,注入洪泽湖,分流入江入海。

  淮河源,特殊的地理环境积淀了丰富多彩、风韵独特的民俗文化。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记载"盘古之君……血为淮渎。"民间盛传,淮渎是盘古血化而成。古籍《尚书.禹贡》记载:"导淮自桐柏。"意思是大禹疏导淮河是从桐柏开始的。《太阳广记》记载:"禹理水,三至桐柏山。"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东巡天下,诏令祭祀名山大川,始建"淮祠"于桐柏县淮源镇固庙,成为祭礼淮河之神的庙宇。自此,历代帝王遣官祭淮,据记载大型祭祀活动达六十次,仅明代钦命祭淮就有三十六次之多。每逢祭淮,"朝使赍御祭文香帛至,各官衣朝衣,出郭跪迎,""择定祭期至淮庙,各官具吉服,三跪九叩,视官读祭文,通赞唱"毕恭毕敬于顶礼膜拜中。清康熙皇帝遣使祭淮时,御笔题匾"灵渎安澜"赐淮庙,祈求淮河安顺,国泰民安。

  为更好地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淮河源民俗文化,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并在其大力的支持下,规划建设"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该馆占地五十二亩,先后投资四百七十万元,修建了古典式南、北大门、禹王殿、民俗博物馆及广场、淮池、淮井、淮源碑廊、"走读淮河"等工程,集中展示了淮河源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及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二零零七年又投资三百多万元,修建了淮河三级拦河坝、南门外广场,并对博物馆进行了全面整修、充实和提高。止目前,馆藏民俗实物达五千余件,成为在河南、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民俗博物馆。

  三、风韵独特的淮河源民俗文化

  桐柏得天独厚的地理及人文资源孕育了独特的淮河源民风民俗。这里乡土气息浓厚,民风淳朴,民俗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形成了在淮河流域及全国独具特色的淮河源民俗文化。其主要内容有:

  1、听的桐柏山歌

  桐柏山青水秀,是豫南有名的"山歌之乡"。这里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少,很多都会唱山歌。桐柏山歌唱腔高亢嘹亮,自由奔放,象汩汩溪流高山飞泻,很能反映山区特点。歌词内容有反映农村农事的,有咏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有歌唱男女爱情的,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常令人捧腹不止。

  2、门派的桐柏皮影戏

  桐柏皮影是目前我省尚存的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皮影戏之一。皮影戏于宋朝末年由开封传入桐柏,在皮影制作、唱腔设计和音乐配器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它历史悠久,语言通俗,唱腔优美,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至今仍是山区主要的文娱活动之一。1983年底桐柏皮影人子参加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博物馆和河南省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中国民间美术展览在北京展出,并由《人民日报》选登。1984年底又去香港、深圳展示,深受国内外专家和观众的普遍赞誉。桐柏皮影著名艺人岳秀良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5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将军来桐柏观看皮影戏,并欣然题词:桐柏皮影,文化瑰宝。"

  3、风趣的淮源渔鼓

  淮源渔鼓,又叫"桐柏道情"、"竹琴",产生于唐代。使用渔鼓筒和简板为伴唱乐器。明清以来,渔鼓主要流行于淮源广大地区,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曲艺形式。据民间传说,渔鼓原为江湖众艺之首,地位很高,演唱者穿戴讲究,富家子弟用它作为取乐的玩艺,后来则渐渐成为生计无门之人用以乞讨糊口的工具。1996年,淮源渔鼓参加南阳地区春节文艺汇演,演出剧目《姑嫂比嫁妆》曾获二等奖。

  4、豪爽的桐柏门板宴

  门板宴,顾名思义即摘下门板当桌子摆宴席。这种独特的生活风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直在淮河源乡镇流行。摆这种宴席是招待请来帮忙干活的亲友和邻里,宴席的最大特点是讲实惠,不讲形式,大门板当桌,大瓦盆装菜,席不分上下,客不论长幼贵贱,不拘礼节,不必客气,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所以很长时间一直延续着这种习俗。

  5、历史悠久的淮河源地方农事风俗

  有史以来,桐柏淮河源就是著名的农作区,农耕文明较早在这里出现,并形成影响周边广大地区的农事风俗。桐柏稻麦轮作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新集乡陡坡嘴遗址出土的碳化谷粒推算,桐柏水稻种植史至少在四千年以上。

  6、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和地方戏曲

  淮河源的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性舞蹈形式有:《鹬蚌》、《背桩》、《玩蛇》、《旱船》、《耍龙灯》等。

编辑:royal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