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公园界外管理研究及借鉴
美国国家公园界外管理研究及借鉴
庄优波 博士 讲师
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 景观学系
2009-09-12
1.研究背景-国际背景
当前世界国家公园与保护区运动正经历着几大认识和观念的转变,包括:
从岛屿状孤立保护到网络状联系保护;
从杜绝社区到社区受益;
从绝对保护到梯级保护、多样保护等。
(Adrian,2002;杨锐,2003)
界外管理、跨界合作已成为当前世界国家公园与保护区运动的重点之一。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风景名胜区设立之初,就已经认识到界外影响的重要性,并通过划定“外围保护地带”的方法进行界外管理(1985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风景名胜区外围的影响保护地带是对于保护景观特色、维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防止污染和控制不适宜的建设所必需的” (王秉洛,1984)。
外围保护地带边界类型
当前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一些现象:
有些成为城市建设中心区;
有些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有些外围保护地带的社区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不协调等
对外围保护地带城市化程度的疑问
对外围保护地带的视觉景观、社会经济管理的疑问
2006年12月1日新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取消了划定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规定,似乎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过去20多年界外管理的主要方法。
当前风景名胜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风景名胜区是否应该管理界外事务?
如果应该管理,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管理?
从国外找借鉴
2.美国国家公园界外管理的相关概念
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美国国家公园界外管理是指国家公园管理机构通过各种方法对国家公园边界外的土地利用、设施建设、人类活动等进行管理和协调。(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政策,2006)
目的是什么?
“避免和解决潜在的冲突、保护公园资源和价值、提供游客游憩机会、以及与社区共赢”;
涉及到哪些人的利益?
界外管理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主要为国家公园界外土地的管理者或所有者,包括:
除国家公园管理局之外的其他联邦机构;
州、县等各级地方政府和印第安部落;
私人土地所有者;
非政府组织以及所有其他利益相关方。
(1)内部原因在于美国国家公园边界划定的不科学性。
即历史上大部分国家公园的边界依据土地所有权设置,与生态过程要求的自然边界往往不相符合,该边界也无法将所有的与国家公园有关的自然资源、文化遗址以及与游客体验相关的优美景观统统囊括进来。
(2)外部原因则在于生态过程的连续性。
生态过程并不会因为国家公园的边界而戛然而止,而是会跨越边界,因此国家公园内部不可避免会受到来自界外的影响。这是较内部原因更为根本的原因。
根据美国国家公园体系2001-2005年度战略规划总结,美国国家公园受到来自界外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人为环境灾难;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自然力量,如洪水、地震、冻融作用、火灾等;外部环境污染物和外来物种入侵;犯罪活动,如纵火、破坏、盗窃、偷猎等;相邻土地所有者的采伐木材、采矿和污染水域等活动以及其他不当开发行为。
国家公园界外生态过程无时无刻不与界内生态过程发生联系,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管理,避免或减轻不良影响。
3.美国国家公园界外管理认识发展历程
美国国家公园界外管理的认识和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科学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美国国家公园界外管理经历了以下阶段:
从受关注较少到受重点关注;
从对界外影响的主观感知到科学研究和记录;
从多种管理方法并存到合作方法受到格外推崇。
根据Shafer等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尝试将其发展历程粗略地分为如下4个阶段:
1960年代之前
1960年代-1970年代末
1980年-1990年代末
21世纪初至今
编辑: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