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逼退腾格里沙漠20公里

2009-10-28 18:33:17    作者:王雪玲     来源:宁夏日报     浏览次数:

    地处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前沿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曾是国内风沙灾害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当地政府转变治沙思路,由过去的人工治沙转为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工业化治沙,“逼退”腾格里沙漠20公里

  “人进沙退”

  中卫市地处我国三大风口之一的“西风口”,腾格里、巴丹吉林、罗布泊等沙漠生成的沙尘,通过这里侵入我国内陆地区。

  据《中卫县志》记载:到1949年,流动沙丘前哨已逼近中卫县城西门外2公里处。

  为了改善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中卫人开展治理沙漠工作。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初,沙漠侵蚀仍是中卫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1993年5月5日一场特大沙尘暴,中卫16个乡镇损失惨重,死亡18人,失踪12人,造成树木、房屋、牲畜等经济损失1213万元。

  近年,中卫人转变治沙思路,通过实施生态治沙模式,使腾格里沙漠离中卫城边倒退20公里。

  中卫市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市林地面积已达160多万亩;已治理的沙地植被覆盖率由不足1%提高到30%,植物由25种增加到470种。不断完善的防风固沙体系减少和降低了风沙危害。

  中卫市市长徐力群说,在生态治沙中,我们始终坚持“绿进”和“人退”结合的路子。“绿进”即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带,阻止沙漠前移,并逼其后退。“人退”的核心是退出一切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实施退耕还林还湿地、封山育林等措施。

  “多元治沙”

  中卫市市委书记刘云告诉记者,中卫始终把搞好沙区综合治理当作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来抓,并在实践中创造出麦草方格固沙方法、封沙育林和工业化治沙模式。

  上世纪50年代,为保证“包兰铁路”畅通,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率领100多名专家学者,奔赴沙坡头开展防沙治沙。经过反复试验,最后通过采用麦草方格锁织固沙,并在麦草方格内选种耐旱植物,形成人工植被。

  中科院寒旱区研究所沙坡头治沙站站长李新荣博士说,这种简易有效的固沙模式,攻克了“流动固沙”的世界性难题,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沙坡头治沙”模式向各国推广。

  中卫市还通过引黄河水灌溉等方式,沿西北部沙漠边缘规模化植树造林,引入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园艺场。目前,已经在黄河两岸营造了40多公里长的黄河防护林带;在南山台沙区及北部沙区建起了23万亩经果林基地;在香山地区和西北部沙漠地区实施封沙育林工程,封育面积40多万亩。

  2007年以来,中卫市变过去的“平沙造田”“围湖造田”思路为退耕还黄河湿地,退出2万多亩湿地并改造成应理湖、香山湖和黄河生态公园。

  另外,“人退”工程还在中卫以南的南华山半阴湿山区实施,2008年中卫已在这里封山育林20万亩;2009年将再造林30万亩。

  中卫市积极探索“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科技支撑、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的治沙模式。自2000年以来,为解决自身造纸原料来源难题,地处中卫市的宁夏上市公司??中冶美利纸业集团,在风沙危害严重的西风口区域,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通过在沙漠边缘地带建立大型扬水泵站、修建引水干渠等方式,利用现代化机械平沙造田,大力营造以速生杨树为主的造纸原料林。

  中冶美利纸业集团还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将老厂区处理过的达标废水引上沙漠,与黄河提灌水混合用来浇灌森林,再把沙地渗水汇集,通过第二次污水处理,作为工业用水,这样既解决了新工业园区的用水问题,又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沙漠绿洲”

  中卫市市长徐力群说,中卫实现人进沙退,关键在于走了一条“波浪式”推进的治沙造林模式,即从西北部的沙漠边缘地区实施防风固沙工程,到沿黄河一线退耕还黄河湿地,再到南部山区的半阴湿地区实施大规模的封山造林工程,并在局部改善气候的同时,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眼下“沙漠生态游”叫响。始于沙坡头的麦草方格治沙,为中卫市带来旅游财富。经过多年综合开发治理,沙坡头不仅被评为国家级5A级旅游区,并被称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中卫市旅游商务局宣传科科长高秀英说,现在中卫每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00万,旅游每年带来的综合收入达4亿元。

  沙漠设施农业探索沙漠利用新模式。中卫市科技部门经过多年实验发现,沙漠年光照时间超过2800小时,沙漠温棚里较为干燥,具备生产绿色有机食品独特的自然条件,蔬菜水果发病率低、口感好、品质高。

  中卫市科技局局长刘学录介绍说,2008年冬季以来,中卫市开始在腾格里沙漠里探索建设现代设施农业温棚,每个沙漠棚的投入为4.5万元,而年收益可达万元以上。目前,一些企业比较看好沙漠温棚前景,因而投资积极性颇高。

  徐力群说,中卫市据此提出“沙漠绿洲”计划:即5年内建设1.6万亩沙漠温棚,20年内向腾格里沙漠腹地逐步推进,形成10万亩规模的现代设施农业。同时,依托温棚建设防风林带,阻挡风沙侵袭。

  以往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通过种草种树实现防沙治沙,但经济效益甚微,企业加盟突破了这一困局。

  同时,企业通过在沙漠中种树,得到原料,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