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滨章:关于“设计结合自然”的几点思考
二、设计结合自然的内涵
尽管自远古时代起人类就有择水而居、择木而栖的传统,也由此孕育了如造园艺术所反映出的“设计结合自然”的朴素思想。但在现代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设计结合自然”已是建立在生态科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其提出与形成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超越了传统园林设计过于关注形式、功能及审美的价值取向,而转为关注生命安全、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价值取向。
1.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变自然的历史。
1999年和2007年的拉森冰架
由于人类在自然界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人们相信现实仅仅由于人能够感觉她而存在;宇宙是为了支持人达到它的顶峰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结构,只有人具有统治一切的权利。”“……相信世界上只存在着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上帝之间的对话,而大自然则是衬托人类活动的淡淡的背景。自然只是在作为征服的目标时,或者说得好听些,为了开发的目的,还为征服者提供财政上的回报。”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现状,人类就必须摆正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改变以主宰者和统治者自居的心态,设计和建立起新的“人?地”关系,做“大自然?地球”的守护者,使人类能够更好地受惠于自然,使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而长久的共生共存。
2.协调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都是其各自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而严峻的课题。然而,人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常常忽略环境保护,甚至常常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环境污染造成的可怕后果
麦克哈格的尖锐地指出:“在此世界上,显然我们只有一种模式,这就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模式。正如用GDP检验国家的成就那样,美国这块自由土地上现在的面貌就是这种模式最明显的见证。金钱是我们衡量一切的准绳,便利只是金钱的陪衬,人们目光短浅,只考虑短期利益,像魔鬼一样,把道德排在最末位。”
但是,正如“人们广泛地认识到国民生产总值(GNP)不能够度量人的健康、幸福、尊严、同情、爱情追求或爱好等,而这些东西即使不都是人们必需的权利,至少也是人们最渴望得到的。”
调整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改变人们GDP崇拜和拜金主义的观念,是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前提。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如何在快速发展经济,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好环境和资源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做到建设与保护、发展与永续之间的平衡
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应尽量从当地的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可承载力出发,做到建设与保护、发展与永续之间的平衡。
3.协调设计与场地的关系
调整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是在宏观设计的层面上,将人类生存和社会安全与自然结合起来。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场地自然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是在微观设计的层面上??技术和操作层面对“设计结合自然”理念的具体诠释。
在大到区域和城市规划、生态恢复规划,小到绿地系统规划、公园设计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中,每一具体设计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如土壤、植被、水源、地貌、交通等场地环境与场地条件,当然,这其中也涉及到各种如人口、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
协调设计与场地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项目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却常常忽略对这些因素应有的关注,缺乏从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发展的思考,从而使“设计结合自然”流于口号。
设计与场地关系的协调,不仅要考虑具体设计项目的使用功能和经济成本,还应考虑其所涉及到的资源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也就是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最小的社会损失”为追求目标。
编辑: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