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拙政园的变迁史看当代的传统园林遗产保护
基本视角-文人阶层
拙政园是一私家文人园林
文人阶层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化特征
文人阶层的文化和观点对其他各类园林有影响
变迁历史
存异:
?复园之前王永宁的修建-奢侈建筑-格调
?归田园居,书园等-主题-风格
?中部的形态变迁-地形-山水格局
?技术:尺度、作法、建筑风格,假山堆法等
?层级上:格调>主题>山水>技术
?复园之前王永宁的修建-奢侈建筑-格调
?归田园居,书园等-主题-风格
?中部的形态变迁-地形-山水格局
?技术:尺度、作法、建筑风格、假山堆法等
求同
?拙政园追求远离官场斗争的自然野趣,故名为“拙政”
?选址时以山林梵音为邻,布局时水面辽阔,植物造景多,建筑疏朗
?主要厅堂“若墅”乃是点明“拙政”之主题(旷若郊墅)
?随后的复园、吴园,虽然由于地块分割,视野缩小,但却仍然维持了这一意境,尽可能保持了大面积水体,虽点缀建筑,但主题仍是自然景观。
?景点可以不同,但意境却得以延续,并贯穿于拙政园变迁的历史中。
?待霜亭:待霜乃取自“洞庭须待满林霜”一诗,描写秋天火红的橘叶(修养)
?橘树一般不高,(植物学)而从其“种橘数十本”看,用地也极为有限,(场地)所以其建筑为小体量的亭(建筑)
?成景之后,又通过命名,匾额进一步提颂(文学)
?更进一步看,待霜所描述的是自然界某时某地的盛景,这和全园的主题“拙政”是相符合的(设计的全盘掌控)
?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加以吟诵
?在园林中相地造景
?再以文字提颂
?只有文人阶层才能真正欣赏的园林一景
?当代拙政园中部也有待霜亭一景,虽然亭的外形、环境、位置都已不同,其意境和手法却是相同。这便是拙政园在历次变迁中所不变之文化精神。
?文人城市私园,不仅是花园,也是文人构建的摆脱尘世烦恼的自由天地
?造园主题,一般而言都是以植物、建筑、山水为画卷,唤起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的自然流露。
?将隐晦的诗词文字符号与实际景物生动结合起来
意境
?环境的重要性:外环境的变迁
?释义的重要性:小沧浪,得真亭,碑文
?造景的依据:雪香云蔚亭
总结
?对象:具有一定格调和主题,以文人特有的造景手法营造的具有独特意境的私人精神场所
?特征:园林的要素,文学、绘画、历史、周边环境、意境
?方法:以意境为纲
编辑: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