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摆脱利益控制才能实现宜居

2009-12-01 18:09:28         来源:羊城晚报     浏览次数:

  就好比有人钟情川菜,有人独爱粤菜,一道菜的味道怎样,不同口味的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同样道理,究竟是四合院住得舒坦,还是高楼之巅的居高临下更有快感,恐怕也因人而异。可见,城市究竟是否宜居,张三的看法与李四的观点,其实极有可能截然相反,既然如此,中国城市究竟宜居与否,似乎并不能全由住建部的官员说了算。

  不过,尽管“何为宜居”可能各有各的看法,但城市应不应该宜居,却实在是个无需争辩的话题。不难设想,假如一座城市发展到最后,连人都不再适宜居住,甚至让人无法忍受,根本没法住了,这样的城市,恐怕无论其表面看来多么的光鲜靓丽,都是不折不扣的败笔。无论从城市的科学发展,还是以人为本的视角来看,宜居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核心与主题,想必应该成为共识,无需众口难调。

  的确,四合院未必全是优点,高楼大厦也并非完全不是,然而,太高的建筑密度,过于拥挤的居住条件,恐怕不会是大多数人的特殊爱好,至于环境质量的不如人意,人际交流淡薄,也同样不会有人对此情有独钟。从这个角度来看,住建部官员对于当前中国城市的不符合宜居标准的评价,倒也不失中肯。

  对此,或许会有人说,住建部官员“站着说话不腰疼”,城市土地本就稀缺,连建筑密度盖得这么高了,还一房难求,房价依旧如此高昂,假如建筑密度变小,即便城市真的宜居了,恐怕也没人住得起了。不过,以目前人均120平方米的城市面积计算,城镇用地只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1%,即使提高一倍至人均240平方米,也只占国土面积的2.2%。城市土地的稀缺究竟是事实还是人为,倒是需要打上个问号。至于当今城市过高的建筑密度,与其说是出于节约土地和集约化发展的目的,毋宁说是城市规划与房地产行业利益驱动下的产物。不难设想,高的建筑密度当然意味着单位土地上更多的房子可卖,而更多的房子,当然也就意味着城市土地经营以及开发商更多的得利。

  可见,和利益谈宜居,其实和对牛弹琴的效果相仿,在过度而无节制的利益诉求面前,宜居这个字眼,的确难免靠边让路的宿命。看来,只有等到城市经营与规划不再被利益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宜居才有望真正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主角,“城市淡薄症”才有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疗治。

编辑:royal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