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园林: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科学发展

2009-12-02 21:24:13    作者:王建辉 赵珂     来源:濮阳园林网     浏览次数:

  自2003年开始,濮阳市园林绿化处就着力探索市场化改革。2005年,为加快适应市场化改革步伐,濮阳市园林绿化处将行业改革纳入市场化运作轨道,按照河南省《关于加快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意见》(豫政办〔2004〕106号)和濮阳市《关于加快全市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意见的通知》(濮政办〔2005〕128号)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濮阳市园林绿化处关于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创新思维,多措并举,在压力中前行,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思维,着力推动各项工作改革创新。无论是改革的广度、深度还是力度,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为濮阳园林绿化的科学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破题立新,用新的思路谋划改革,强力推进观念理念变革,努力形成改革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受制于事业单位的传统窠臼,绿化处成立之初,就不可避免地背上了行政色彩浓厚、责任边界不清、机构臃肿、队伍庞大、效率不高等历史性、体制性包袱。加上我市成立时间较晚,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公共财政的薄弱以及公益事业投资渠道的单一,更加重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桎梏,政府承担隐性的无限责任,事业单位始终游弋于行政化和公共服务之间,缺乏专家、专业精神,缺乏内在动力和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资源配置效益不明显。

  事业单位职工的身份仍是大多数职工的荣耀和资本,"上班拿工资"的铁饭碗思想很有市场,成本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缺乏存在和衍生的土壤。以绩效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成为常态。工作条件艰苦与工资待遇较低形成的落差,导致广大职工生活上有困难,思想上有压力,工作上有情绪,主动性和创造力被束缚甚至扼杀,与时代的需求格格不入。

  为缓解工作任务与人事体制带来的双重压力而聘用的大量临时人员,因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时刻对内部管理体制形成挑战,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气。"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桂冠的相继摘取,把濮阳园林从名不见经传推向行业前台,更引发濮阳园林人关于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思考和探索。能否破题立新,走出一条适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事关濮阳园林绿化事业乃至城市发展。

  2005年以来,顺应全省、全市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大潮,我们相机而动,在压力中前行,在探索中涅?,坚持把增强内部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事业发展作为改革创新的基本目标和衡量改革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坚持把市场化、社会化作为改革创新的基本取向,坚持把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管养模式创新作为改革创新的基本措施,强力推进观念、理念变革,努力形成改革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创新组织文化,以科学的理念影响变革

  我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提出并升华组织核心文化理念,凝聚职工创新创业的智慧和力量,筑牢职工兴绿富民理念,推动园林队伍文化建设,促进了单位与职工的和谐共赢。全面推进文化理念创新,顺利实现理念培育"三级跳":2005年,针对员工危机意识、创新意识不强,固有的事业单位、铁饭碗意识较重,提出了"以勤劳立身,凭技术服人,靠能力发展"的理念;2006年,针对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勤奋、和谐、共赢、发展"的理念;2007年,针对全处范围内开展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出了"细节透视责任,责任彰显价值,价值放大机会""诚信达理、博善仁和"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发展、共赢"为主要内容的单位核心文化。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和丰富文化载体。

  单位期刊《濮阳园林》(《绿叶》)和"园景网"、"园林在线"创办质量日益提高,其影响力明显增强,受到社会各届的好评。建设"文化之窗",在中心广场、濮水公园等大型公共绿地设立图书阅览栏,为市民提供阅读条件,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化建设营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增强了职工的团队意识、荣誉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从而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他们积极投身园林绿化事业的热情。许多职工牺牲双休日、节假日养护花草树木,利用早晨、傍晚锻炼身体的时间发现养护问题等等,工作热情高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思想明显转变。

  (二)打造学习型组织,以专业的团队促进变革

  全面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培训机制。我们采取的主要培训形式有:一是请进来培训。每年邀请中科院博士、河南农大教授、盆景专家、市委党校教授等专家做学术报告,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二是走出去培训。安排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学习园林专业知识、到先进地市考察学习,每次考察之后,撰写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让考察人员做专题讲座,加强学习交流,以点带面,整体提高。三是理论培训。处领导班子定期进行党课教学,处中层以上人员每月做专题讲座。定期组织员工观看提高执行力等内容的电教片,提高员工理论水平。四是实践培训。组织业务骨干到施工工地进行工程建设实地学习,通过实地培训,提高市场风险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五是搭建岗位学习成才平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开展绿化设计比赛、学术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学习交流。每年举行绿篱模纹修剪技能竞赛、生产驾驶员技能竞赛、模拟招投标活动,大力开展员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评出"技术能手",给予物质奖励,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素质。通过培训,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目前,许多职工已成为园林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有的被房地产商高薪聘请;有的被聘请到郑州市等外地搞绿化管理;有的凭借自身的园林绿化经验,做大做强名贵花卉生意。职工综合业务素质的逐步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为其在市场化改革浪潮中站稳脚跟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单位市场化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必要保障。

  二、管理再造,用新的机制主导变革,完善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现代内控体系

  (一)以市场导向为基础,建立主动灵活、反应迅速的运行体系

  在我处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执行力建设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职责不明了,监督不到位等。为此,我们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督查办法》、《加强网络办公管理的实施意见》、《在全处推行无纸化办公的实施意见》以及《在全处推行数字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规范了机制体制,优化了工作环节,各科室、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积极构建绿地信息实时反馈机制,处机关成立数字化管理工作小组,对各科室、公司以及全体员工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测、考核、分析、评价和报告,同时各作业公司成立专门的实时处理小组。以处置职责明确、处置结果规范、处置时限精准为核心内容的数字化管理问题处置执行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譬如,在处领导班子工作管理上,我们建立了周班子例会工作汇报制度,分管领导就各自分管工作进行汇报,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初步拟定整改措施,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半月及全月工作处置制度,全面掌握下属各单位的工作完成情况。下属科室、公司层层建制,层层落实的管理模式日益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主动灵活、反应迅速、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机制逐渐完善,"核心突出、班子坚强、务实高效、执行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逐步形成。

  (二)以和谐单位建设为着力点,建立积极进取、氛围融洽的决策体系

  建设一个氛围融洽、齐心协力、善于学习、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的民主和谐组织,才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从容面对汹涌的市场浪潮,赢得各项工作的主动和成功。为此,我处专门成立学术委员会,单位重大事项均广泛征求各科室、公司意见,由学术委员会公开、集体决策并监督实施,提高事务透明度,强化"阳光作业"。在车辆管理制度的制定中,我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行车辆货币化管理,把各科室核算的使用里程转化为货币形式,每月张贴公示,推动了我处节能型单位的建设。

  同时,我们还对办公电话实施定额管理,电话费用使用情况每月公示,大大提高了机关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减少了公车私用现象,节约了办公经费。完善监督机制,由员工代表组成财务监督小组,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不断提高事务民主化程度,员工主人翁意识、责任感明显增强。制定《关于建设创新型组织的实施意见》,广大干部职工每月例会上进行建言献策,出金点子、提新创意,领导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员工参与单位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员工利益诉求得到有效表达,化解了矛盾,理顺了情绪,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员工工作热情高涨、单位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筑牢了市场化改革根基。

  (三)以岗位管理为抓手,建立动态管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目前,行政机关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企业有《劳动法》,惟独事业单位没有一套整体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人事管理的单项政策规定,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还不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形成,事业单位人事法制建设亟待加强。为顺应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时代潮流,我们通过近五年的深入探索,不断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形成了一套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用人机制。

  一是注重引进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几年来,先后引进优秀大专毕业生40余名,本科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1名,有力充实了人力资源,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人才带动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二是实行竞聘上岗。2004年以来,我处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限,相继对部分中层干部、分队长、技术员实行竞聘上岗,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公选任职人员上岗后,经过实践锻炼,很快发展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三是实施严进宽出。制定出台了严格的进人办法,一线作业人员也要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录取、试用录用;同时建立定期考核、随时退出制度,对表现不好的员工不再迁就敷衍,而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岗位职能为抓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充满活力的动态用人管理机制的日益形成,逐步实现了国家用人到单位用人的转变,为行业市场化改革蓄积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四)以绩效考核为内容,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制度

  市政公用行业长期以来集决策、管理、生产、监督于一身"独家经营",一直被认为是端着"铁饭碗"的垄断性行业,从业人员存在等、靠、要思想,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人员竞争意识薄弱,完全被计划经济下人事管理的体制所束缚,人浮于事现象比较普遍,工作应有的积极性变成了熬年头、排资历,许多有冲劲有激情的人才就这么被这种机制特有的慢节奏所同化。

  为切实解决这一弊病,我处大胆尝试,将聘用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科学设岗、按岗定员、竞争上岗、按岗定酬、待岗分流。改革分配制度,坚持公平优先、注重效率的原则,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以前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办法,在全处推行"绩效考核"。采取按岗位、工作业绩定酬,将收入分配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挂钩,把职工工资分为岗位、绩效和激励工资三部分,按照责、能、勤、绩、序进行考核。不同岗位的基础工资从650元到750元不等,同时依据工作绩效进行奖励,处里每月还拿出6000元的激励工资对在文化建设、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的职工进行奖励,有的作业单位还从创业收入中拿出高额奖金对表现优秀者进行重奖。

  搞活工资分配,变"发工资"为"挣工资",使收入分配不断向干事创业者倾斜,彻底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员工由过去的每月400元提高到700元左右,有的甚至拿到1000多元。绩效考核的推行,大大提高了职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了淡化身份、强化岗位、转换机制、增强活力的目的,推动了我处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保证了改革的平稳推进。

  三、管养转型,用新的措施推进改革,努力实现"以费养人"到"以费养事"的根本转变,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以管养分离为基本思路推进改革

  "管养分离"就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把园林养护工作推向市场,对园林养护实施市场化管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养护管理体制,往往使管理人员与养护人员职责不分,外部缺乏竞争压力,内部难以形成监督、激励机制。

  我们审时度势,以敢为人先的气魄,以管养分离为基本思路推进市场化改革,对四个管理队进行优化组合,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成立了四个养护作业公司和一个修剪分队。把修剪从一般养护中分离出来,每年添置修剪机械,加大机械化修剪量。处里只负责对各养护作业公司的养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各公司在做好养护主业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外部市场。

  为适应市场发展,把养护、设计、工程等全面推向市场,我们对原处属怡园公司、翰墨公司、绿城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昔日的"包袱"已脱离母体,真正成为在市场中寻找商机、在商机中提升实力的现代企业。各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为园林处和广大员工带来了更多的市场信息和发展机会。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定岗、定编、定职、定责,形成精简高效、运转灵活的管理机构,把养护职能和人员从管理机构中剥离出来,实现管理与养护机构和人员分离;通过签订管理养护合同,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依法管理,实现养护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有力地促进了濮阳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养护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能够良性循环的管理模式。

  (二)以经费管理为主要手段推进改革

  长期以来,我市园林绿化是政府"建一块、养一块",形成"人头费"吃掉"养护费"的发展模式,影响了员工工作效率和养护水平的提高。从2004年开始,我处对各科室、公司实行经费包干,包括"活工资"、日常维护费、植保费等。养护经费按承包人所管理绿地面积科学核定,不再按人头核算,处里购买各作业公司的服务,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各科室、公司有自主的用人权和资金使用权,改变了过去由处里对人员、经费统一管理的局面,逐步实现了经费自主管理。

  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处检查监督科定期检查养护质量,对养护管理实行全程监理,并与承包费用挂钩,奖优罚劣。推行内部承包,承包打破正式工与临时工的身份限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承包管理机制。为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明确绿化养护责任主体,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缓解建设管理资金的短缺矛盾,在园林绿化工作中推行BT模式,鼓励各养护作业单位和广大员工对园林绿化工作中的绿地改造等施工项目进行投资,如花境工程、绿地补植改造以及草花的采购与种植,很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短缺与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矛盾,逐步实现了投资模式的社会化。

  经费管理的自主化和投资模式的社会化,有力地支撑了我处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构架,明显提升了绿化养护水平,绿化补植的成活率也比往年明显提高,养护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使广大职工在市场机制运作中得到了锻炼。

  (三)以创业富民为强大支撑推进改革

  改革为了员工,改革依靠员工,改革成果由全体员工共享,一直作为一条红线指导全处的市场化改革进程。2004年,创造性提出了"以绿养绿"工作思路,鼓励和发动职工个人出资在城区绿地的空白地引种麦冬,在保证绿地覆盖和绿化效果的前提下,广大员工可以将多余的麦冬投入市场出售,获利归职工个人所有,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引种的积极性,迅速消除了城市绿地内的空白地,树穴旁、花坛边,做到城市绿化"黄土不露天",实现了城市绿量可持续增长,降低城市园林建植费用,也为职工谋取了实惠,为全社会办绿模式的建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06年,正式提出实施"兴绿富民"战略,辩证地将绿地养护管理与员工的现实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寓民生发展与景观改善之中,努力实现园林绿化的大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丰收,把园林绿化处打造成兴绿的沃土、创业的乐园。鼓励员工自立创业和开拓外部市场,为员工闯市场提供了宽阔的发展平台。以外地工程为连线,不断输出优秀施工、养护队伍和技术,员工"走出去",汲取外界先进经验,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与管理经验,还给我处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单位也从中受益。在他们收入增加的同时,将他们的工资留下来用于改善民生,为员工发放降温费、安排体检,增加其他员工收入,实现了单位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双赢、共赢,为单位市场化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领导决策信息》以《以绿兴绿、科技促绿的"濮阳样本"》为题做了报道,并建议作为城市绿化管养样本在全国推广。

  四、战略管理,用新的蓝图深化改革,加快推动濮阳园林绿化事业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国家园林城市复查这个中心,按照"科学管养、巩固提升、改革创新、发展民生"总体工作思路,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着力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基本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但是,依赖政府投入的管养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加之建市时间较短,社会发育程度不高,"社会办绿、全民养绿"的多元化投入和建设机制缺乏推行的社会基础,同时周边城市园林事业的迅猛发展,映衬了濮阳园林的先发优势正在日渐弱化。因此,寻求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创建-巩固-提升-创建"的良性循环,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从2004年起,我们就开始了对城市园林绿化科学发展新理念的探索,经外出考察、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2008年开创性地提出了"科学兴绿、以绿养绿"的工作思路,由此濮阳园林迈入了成熟稳健的科学发展时期。"科学兴绿、以绿养绿"以"创新兴绿、创业富民"五年发展战略为依托,高度重视园林科技力量,充分发挥"科技带动、养护管理、项目实施"三驾马车的动力作用,以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为着力点,把民生改善作为发展的最终愿景,其逻辑理路和现实设计符合城市园林发展客观规律,是濮阳园林多年实践经验和发展理念的提炼和升华,符合广大职工的要求和愿景,是破解濮阳园林发展难题的重要渠道,是濮阳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濮阳园林行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处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规划。

  随着"科学兴绿、以绿养绿"工作思路的逐步成熟,2008年年底,我们又集领导班子成员、机关中层人员、外出闯市场及部分一线员工经验智慧,并邀请相关知名专家进行理论和实践论证,最终形成了我处的战略目标及构成要素:通过实现"粗放型"园林向"节约型"园林转变、"投入型"园林到"自养型"向"产出型"园林转变,努力把濮阳市园林绿化处打造成为精品园林展示基地、新优地被繁育基地、园林人才输出基地,进一步提升濮阳园林的美誉度、影响力和扩张力,实现民生改善、人的全面发展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共赢。

  通过品牌带动,叫响"濮阳样板";打造北方重要麦冬基地、推动兴绿富民战略与林下经济对接、加快与周边知名苗圃联合;打造"园林人才输出基地"的战略目标,完善内控制度、强化绩效管理、注重素质提升、实施"走出去"人才输出战略;构建和谐组织、用足用活文化载体、实施制度再造、导入形象标示等,立足行业市场化发展根本,奠定市场化发展基础,描绘市场化发展前景,营造和谐团结的发展氛围,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力向生产力的转化,努力把濮阳园林打造成行业市场化发展的领头羊。

  过去的五年是濮阳园林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五年,是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五年,是开拓进取、科学发展的五年,也是巩固成果、提升品位的五年。经历了市场化改革风潮的濮阳市园林绿化处,绿化管理的责任更加明确,从过去"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职工的"铁饭碗"在改革中变成了"瓷饭碗",彻底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市场化观念明显增强,形成了由发工资、鼓励外出到不发工资、职工主动外出闯市场的良好局面。通过单位人向社会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以费养人"到"以费养事"的逐步转变,有效盘活了单位中的不良因素。

  与此同时,在"科学兴绿、以绿养绿"工作思路的引领下,我市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精细化管理、科学管养水平日益提高,园林科研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逐步实现了从"濮阳模式"到"濮阳样板"的跨越式转变,提高了园林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形成了"多赢共喜"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濮阳市园林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和谐共赢的良好氛围,体现了团队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广大职工的精神归依,单位呈现出了蒸蒸日上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由于成绩显著,2004年以来我处相继获得多项荣誉: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命名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荣获市委宣传部表彰的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等。《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领导决策信息》、《中国改革报》、《中国花卉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相继对我市园林绿化工作及改革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濮阳园林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濮阳城市形象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品牌带动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我处将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强力打造学习型组织,以积极的文化促进变革,以先进的理念影响变革,以完善的体制机制指导变革,努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有新突破,以实现濮阳园林事业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编辑:songgaofe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