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综述

2009-12-25 17:10:09    作者:赵辉 贾俊康     来源:宜兴日报     浏览次数: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科学发展

宜兴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综述

    随着“确保太湖安全度夏、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确保入湖水质好于入境水质”目标的顺利完成,省定9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基本消除劣五类,宜兴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的5项基本条件、22项指标已经全面达到考核要求。自2006年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建目标,举全市之力强势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生态优势厚积薄发

  对宜兴来说,创建国家生态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受太湖蓝藻水质危机和化工、建材、陶瓷等传统产业影响,宜兴市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迫切需要通过生态创建工作来调整结构、减排降耗、改善环境;另一方面,宜兴市具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堪称一流、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禀赋,这是宜兴市未来发展最大的后发优势和竞争优势。

  基于这样的认识,宜兴市委、市政府近年中牢固确立经济强市、环境立市、生态兴市的理念,坚持把抓环保、抓创建作为改善太湖水质、保护母亲湖的重要手段,作为促进宜兴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实现人民群众福祉、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工程,作为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步骤来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了最坚强的领导、最有力的举措,形成了强大的创建工作合力和较为完善的创建工作机制。

  同时,宜兴市精心编制了《生态市建设规划》,提出了《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工作的意见》、《生态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的政策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各级职责和具体要求,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和奖惩激励力度。全市各级各部门层层分解创建任务,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呈现出了“千军万马抓创建,众志成城保生态”的生动局面。

  生态经济风生水起

  近年来,宜兴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为重点,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不断激发新的发展活力,致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宜兴市加快工业污染减排进程,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扩张,深入开展了小化工、琉璃瓦、水泥机立窑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市累计关停化工生产企业444家、琉璃瓦企业128家、“三高两低”企业10家、水泥机立窑生产线15条,有效控制了全市的结构性污染,化工产业经济比重从20%下降到7%。同时,宜兴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扶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目前,全市省级以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有2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41.6%。生态农业发展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先后建成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76万亩,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23个。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力促进了宜兴市旅游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努力,宜兴市旅游已经走出了单一溶洞旅游的格局,一批生态旅游板块逐渐成为宜兴旅游的新亮点。全市建成了14个风景区,其中5个是国家AAAA级景区。

  生态城市魅力迷人

  宜兴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在生态市创建过程中,宜兴市努力促进山、水、人、城的相互交融,宜商、宜居、宜游、宜人的城市特色得到了充分彰显。

  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禀赋,宜兴市科学规划、大手笔投入,相继建成了龙背山生态修复、团?水环境修复等市政工程,和城区五条河道沿河景观带,打造了“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园中”的优美生态景观,城市的“绿肺”、“蓝肾”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显著增强。同时,宜兴市在所有轧石、石灰矿山企业和宕口全部关停到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全面实施裸山和废弃宕口复绿,扎实推进主要干道、主要河道两侧矿山景观的生态修复,累计完成复垦复绿面积11920亩,有效改善了生态地质环境。

  作为实现人民群众福祉、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工程,宜兴市还把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作为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宜兴市都组织开展两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月”活动,全市发动,全民参与,大力整顿市容市貌、镇容镇貌、村容村貌、路容路貌和公共秩序,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城乡管理水平。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