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推进城市屋顶绿化工作纪实
--送"绿"到屋顶 居民却有诸多担忧
屋顶绿化要按"需"推进
阮市长指示园林部门应在此片区率先实施,尔后在全市逐步推广。
一、阮市长:率先给武汉城市名片
“黄鹤楼”周边屋顶“披上绿装”
立体绿化,是利用地面以外其他空间资源进行绿化的方式。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是立体绿化的主要实现形式,目前它早已成为全球绿色运动一部分。立体绿化净化空气,美化城市,对建筑物起隔热节能和降低噪音作用,对人产生良好心理效果,国务院2001年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立体绿化。
在武汉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今天,屋顶绿化正是我们建设节约型园林,服务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举措。
接到阮市长的指示后,市园林局迅速成立专班,会同武昌区通过实地踏勘和走访,初步确定黄鹤楼片区36栋建筑为此片区的屋顶绿化板块,其中13栋建筑先进行试点。
先行试点的13栋建筑:4栋是2000年以后的建筑,5栋是上世纪90年代的建筑,4栋是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
由于有些建筑的年代过长,管理单位难以查找建筑施工图,屋顶绿化方案只能按建筑年限和建筑现状大致确定。
对于年代较近、结构较好的4栋建筑建成庭院式的屋顶花园,配置常绿的花灌木和廊架,形成丰富的景观和游憩场所。
上世纪90年代的建筑,以廊架为主,种植绿色植物,形成有层次的绿色屋顶。
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则以简易的佛甲草绿化配合局部廊架为主,形成屋顶绿色覆盖。
二、屋顶绿化:市民叫好声一片顾虑也多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我们看到这样一种被认为是“结构合理、经济实用、适应性广”的屋顶绿化模式,在实际推广中却步履艰难。
尽管天台、屋顶绿化的技术已经成熟,政府和不少市民都希望早日治理“空中荒漠”,但在实际推进中有诸多难题需要探讨和破解。
“难”的原因有:
荷载问题是前提
屋顶绿化的形式应考虑房屋结构,设计时以屋顶允许承载重量为依据。必须做到:屋顶允许承载重量>一定厚度种植层最大湿度重量+一定厚度排水物质重量+植物重量+其它物质重量。根据屋顶实际承重能力,设计不同功能的屋顶花园。
无建筑施工图的屋顶绿化设计局限性大。
防水排水是关键
为了保证种植屋面上的植物既能培育生长,又要防水和排除积水,做到不渗不漏,才能满足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
如果一旦发生渗漏现象,整个屋面必须翻工重做,不但工程量大,费用也较昂贵。
由于房屋结构原设计对屋顶绿化考虑不周,部分已经老化。实施屋顶绿化,防水处理要求高,处理难度较大。
养护的特殊性
植物都需要浇水、施肥、修剪、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许多屋顶绿化面积小,管理难度也较大。
屋顶绿化建成后,养护管理工作除了区园林部门协调指导外,更多地要依靠业主单位和个人的及时管护。
长期养护费用资金渠道也是制约发展的一道难题。
三、成都成功经验武汉只管“拿来用”
2005年起,武汉市政府已把屋顶绿化作为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
开展屋顶绿化,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城市绿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各方努力配合。
施工企业呼吁,政府、行业协会、施工企业共同努力,各尽其责,实现武汉屋顶绿化光明的前景。
市园林局要对中心城区建筑物天台绿化情况进行摸查,尽快制订总体实施方案。
坚持“社会参与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运作方式。
选择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天台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学习借鉴成都成功经验。
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在规划设计道路、建筑时,应尽量为立体绿化安排应有的位置,创造必要的条件。
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城市景观空间保护和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做出一些硬性的规定。
对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新开工的楼房12层以下、40米高度以下的中高层和多层、低层非坡屋顶建筑,在符合公共安全的要求下,均应实施屋顶绿化。覆土深度达到一定要求的按25%折算为配套绿地面积。
对在建或近20年内完工且符合建筑安全的屋顶鼓励其所属单位(含个人)进行绿化改造,并对改造经费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其奖励经费一并列入市级城建资金计划。
单位(含有物业管理的)屋顶绿化,其后期养护管理由单位(含物业管理的)负责。
老社区屋顶绿化养护管理由各区负责,一并纳入各区园林进社区长效管理范围,由各区政府落实养护经费。
市园林部门出台《武汉市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技术导则(试行)》,指导社会单位和市民开展立体绿化。
组织市、区广泛开展“优秀屋顶花园”评比活动,对此项工作做得好的单位、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园林植物生产部门要立足提供丰富、优质的藤本植物苗木,为社会单位和市民提供服务;广大市民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爱护垂直绿化。
编辑:songg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