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生态型城市建设明确量化指标
随着全国范围内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用量化指标科学考证园林绿化的合理性,已经成为业内颇受瞩目的热点,一些城市陆续开展了相关研究。《上海生态型城市绿化指标与评价研究》是上海市园林科研所承接的课题,前不久通过了最终审定,为上海生态型城市建设确定了建立原则和指标框架体系,并提出了发展措施和途径建议报告。
“目前我国衡量城市绿地效果的指标主要是绿化总量,缺乏科学性。”课题有关负责人表示,绿地的植物群落结构是否合理,生态服务功能是否高效,是否具有良好的景观游憩功能,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几方面是否和谐统一都十分重要。而该指标体系的建成,将为绿化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量化依据,起到总体引导和控制的作用。
该课题组研究了国外的多个案例。其中巴黎的经验比较具有典型性,比如在距市中心10公里至30公里内规划建设了面积达1187平方公里的环城绿带;建设了建筑与绿化相结合的绿色走廊,将自然绿化空间与人文特色空间有机结合;1980年前后外迁或关闭一万多家工厂,将其中的两万多平方米厂区改作绿地和公共场所。“这些方法都是有具体指标作依据的,而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相对完整的体系。”课题负责人说。
《上海生态型城市绿化指标与评价研究》课题建立的指标体系,在原有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绿量四个主要相关指标的基础上,城市绿地结构中增加了乔灌草结合程度、物种相对丰富度、破碎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城市绿地功能评价上,从城市绿地固碳释氧功能、滞尘功能、蓄水功能,以及降温功能考虑;对于城市绿地的景观评价,则从城市绿地古树名木的保护、城市绿地的游憩观赏效应、城市绿地景观布局协调性三方面入手。
结合上海的具体考量,研究结果着重提出应该加强绿色廊道建设,包括道路、滨河等线状通道,不但增加绿量,还能发挥其绿色屏障等生态作用。目前在上海崇明岛等地,相关指标的检测和实施工作仍在优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