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圃要共建共享

2010-04-07 18:10:29    作者:林意     来源:中国花卉报     浏览次数:

  近年来,不少业内专家都提出了产业发展抓两头的说法:一头是终端消费,另一头则是种源优势。与此同时,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业内建立种质资源圃进行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呼声越来越高。花卉企业中已经涌现不少先行者。

  种质资源圃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种质资源,无论是育种还是种质创新,将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建圃固然是好事,但并非所有企业和科研单位都适宜建圃。建立一个种质资源圃并能发挥其功效,要求企业有扎实的科研功力以及长期持续的资金投入。即便具备这些条件,企业和科研单位也不能期待过高的回报。费尽心力收集到的野生种,杂交后的品种商品性状极差,投入付之东流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笔者认为,种质资源圃要建,但要建得合理,使用上需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众所周知,我国是植物资源大国,但在花卉品种商品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以月季为例,国内月季种质资源圃数量不在少数,但大多数企业和科研单位闭门造车,谈起品种交流总是敝帚千金。殊不知,众人合力、事半功倍,加快品种和育种的技术交流,利人利己,对产业发展更是功德无量。

  作为国内鲜切花行业的领头羊,云南花卉业内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资源圃,近年来不断有新品种研发成功的喜讯传来。自2008年开始,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与省内企业合作,双方资源共享,共建资源圃。企业发挥资金优势,科研单位发挥研发能力,共建模式让云南省的鲜切花品种研发成果爆发式呈现。

  资源圃的共建共享不可局限在某个区域,多区域共建甚至国际共建更能显示出这种模式的价值。就在最近,云贵川地区遭遇60年不遇大旱,当地很多野生的花卉种质资源正在面临灭顶之灾。如果早日实现多区域资源圃共建,面对这种反常的自然灾害将会有备无患。现阶段,我们的花卉种质资源收集主要来自国内,与国际合作机会极少。然而,一些花卉产业发达国家早就着手开展国际花卉种质资源的引进,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外引的种质资源甚至已超过本国的比例。

  资源圃的发展需要多渠道拓展和思维创新,以利于产业更好更快地前行。

编辑: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