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要求指标
无锡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要求指标 通过省级考核
2007年太湖水危机以来,无锡痛定思痛,三年累计投入300多亿资金大力治太,成效显著。昨天省环保厅组成的专家考核组宣布,无锡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家生态市建设要求,同意通过省级考核,并向环保部推荐。
水质明显改善
2009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高锰酸盐、总氮、总磷和富营养化指标比2008年分别下降7.6%、8.3%、21.0%和4.3%,藻类聚集的时间延后、频次和面积大幅减少,12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91.7%,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完成太湖生态清淤426万立方米,累计打捞蓝藻140.1万吨。 太湖水质监测监控网络全覆盖。8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含湖体15个浮动站)时时盯着太湖水质。太湖布设了21个蓝藻巡视点,沿岸建设了13个蓝藻分布时评监视系统,配备了一艘太湖水环境应急监测船和一辆环境监测应急车,正在研究利用飞行机器人进行太湖蓝藻监测,同时利用环境卫星加强遥感监测,建立了水、陆、空、天“四位一体”的定时、在线、快速、全天候的水质监测体系。
2007年下半年无锡创造性率先在全国推行“河长制”,1284条大小河道纳入管理,采取截污控源、企业关停并转迁、河岸整治、清淤、绿化、生态修复、调水引流等综合治理对策,完成了太湖沿岸37个排污口封堵任务,强制封堵了48条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沿岸339个排污口。目前河长制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
城市华丽转型
水危机之后觉醒的无锡,眼光并不仅仅在于守护母亲湖,而是着眼于城市转型。生态城市将是水乡无锡的新名片。无锡明确把生态市建设纳入市重大事项督察范围,坚决实行评先创优“一票否决”。省内首家环境保护审判庭在无锡成立,在宜兴、滨湖等5市(县)区设立环保合议庭。生态建设倒逼产业调整,新传感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现代旅游、生产性服务等九大新兴产业,将推动无锡从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达到43.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1.3%。现代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50.6%。
绿色近在身边
绿色无锡就在身边。无锡目前完工并交付使用公园与小游园50个,增加公共绿地12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全长38公里蠡湖环湖绿带全面建成,完成山体坡面复绿180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47%,成为省内唯一的国家森林城市。绿化进工业退。快速内环50平方公里内工业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已有82家重点企业完成整体搬迁或关停整合,腾出主城区空间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建成区内将不再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企业项目;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域要求的地区,一律禁止新建有污染的工业项目。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