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君子兰标准不可叶公好龙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长春君子兰节上,一株标价3000万元的‘技师条’君子兰品种惊艳亮相,同时“作陪”的还有数株标价几十万的君子兰。这是继2009年北京花博会上一株名为“明玉一号”、标价为2000万的君子兰后,天价君子兰再一次现身。
然而,一些业内人士对此行为颇为不屑。有人对记者直言不讳:“那都是炒作,骗人玩儿!”“别说3000万,能不能值3万元都要打个问号!”的确,虽然标价多少是养兰人的自由,但不时出现的天价却明显弊大于利:首先让君子兰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印象,普通消费者感到难以接近;其次是让业内人感觉市场混乱,捉摸不透;再次,令一些想进入行业的大企业望而却步。天价国兰泡沫破灭的惨象历历在目,部分君子兰生产者却还在为营造天价乐此不疲,着实令人费解。
其实,低端君子兰市场也存在花开状态差别不大、但售价相差很大的情况。相差无几的产品,有的卖一盆几十元,有的则卖几百元。
为何如此?原因就是没有标准对君子兰进行分级定价。事实上,目前对于君子兰品相的判断是有通用标准的,即1999年11月由君子兰业内专家共同制定并由原中国君子兰协会发文执行的十项观叶标准以及两项对花朵和植株损伤判定的辅助标准。其中,十项观叶标准非常详尽,可据此判定何为精品、珍品和极品,售价可分别达几万元、十几万元乃至难以确计。
但在现实中,珍品、极品极难见到。已经种植、培育君子兰达30多年的长春君子兰协会秘书长牛俊奇都认为,自己花棚里珍品屈指可数,更别说极品。
一些养兰人认为,按照标准卖花就是给自己提高门槛,买兰人不知道这些标准才好,所以慢慢形成了业内人士相互不谈标准、对外行则拿出“标准”来片面强调某一两项指标的现象。回顾君子兰发展之路,其过程和国兰十分相似,都是追求、炒作某一两项突出的性状而不按照整体鉴赏标准进行质量分级,挫伤买兰人的积极性,影响市场的开拓。
目前国兰标准化生产已有越来越多的大企业介入,而君子兰却鲜有人按照已经成熟的标准进行生产销售。其实,依据标准做事,不但能促进君子兰高端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能给低端市场的开拓带来积极影响,并能提高消费者对君子兰的鉴赏水平,起到壮大兰友后备军的作用,最终实现君子兰产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