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生活 世博引领(组图)
2010-04-28 18:04:47 来源:湖南日报 浏览次数:
科技创新,让生活更智慧
回溯世博会的历史,堪称一部科技创新的演绎史。在159年的时间里,世博会已经成为新理念、新知识、新文化、新技术、新产品首次“亮相”的集中地,并在不久的将来广泛应用于社会,造福于人类??159年前,伦敦首届世博会展出了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起重机等10万余件展品;157年前,纽约世博会,带有安全装置的奥的斯电梯亮相,摩天大楼从此崛起;134年前,费城世博会,贝尔发明的电话首次展出;121年前,巴黎世博会给世人留下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
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第一次以人类城市生活为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既是基于中国对城市化发展的自我反思,更是中国对人类做出的新贡献。
在159年之后的今天,上海将如何呈现自己的科技智慧?
“我希望上海世博会成为一次‘嘉年华’,对科技成果真实的感受、无尽的憧憬,都将在这里体现。”不久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期待地说。
从筹备伊始,上海世博会即确立了“科技世博、生态世博”的理念,并贯彻在规划、建设、运营、展示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
在太阳能利用方面,世博园区大面积地使用太阳能。主题馆、中国馆、城市未来馆等主要场馆及部分设施上,都安装了太阳能设施。
在新型环保交通工具的应用上,世博园区内公共交通将实现“零排放”,在为游客提供环保清洁的交通服务的同时,各种新型科技交通工具都将得以展示。
在资源循环技术方面,将利用世博园区滨江布局的优势,使用黄浦江水作为冷源的热泵和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地源热泵,并采用物理和生物技术净化的黄浦江水和收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园区绿化浇灌,节省水资源。
在节能生态建筑方面,世博园区内的场馆设施在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风场、地下空间地道风、自动遮阳系统、自然透光、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等技术,减少建筑能源消耗。
如果说奥运会迸发的是激情,那么世博会迸发的则是智慧。从早期的产品和技术竞争到文化与理念层面的激辩,现在世博会的舞台将重心转移到了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上。已有人在大胆预言:孕育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上海将由此获得第三次生命。
低碳文明,让城市自觉转型
在刚过去不久的冬季,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上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万人聚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与全球气候峰会并希望签订一份气候公约,以减少人类碳排放。与会者虽有激烈的争吵,却始终有一个不容置疑的共识:高碳文明已经难以为继。
今天,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超过人类的安全上限;当地球的资源和能源相对于人类的过度消耗而捉襟见肘;当国际金融危机从狂飙突进到暗流涌动??那些曾经争执不休的种族纷争、宗教争端以及意识形态分歧,可能都不如我们正面临的人类共同危机更迫在眉睫。
早期的世博会托举了工业文明的辉煌,但囿于历史的条件,人类对工业化大生产的顶礼膜拜所促成的高碳经济,却也为地球今天的环境灾难埋下巨大的伏笔。
上海世博会在展馆展示、城市最佳实践区、论坛等方面都进行了诸多低碳理念的探讨和具体实践,特别是创新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将汇聚多种低碳示范案例??
在这里,有马德里的“竹屋和生态气候树”、德国不来梅市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巴黎的“植物墙建筑”,也有上海的“沪上生态家”、成都的“活水公园”、苏州的“古城保护与更新”、澳门的百年老当铺“德成按”的修复与利用、香港的“智能卡、智能城市、智能生活”、台北的“无线宽带?宽带无限的便利城市”……
中国馆的功能展区将聚焦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理念。“取之有道”(新型清洁能源)、“用之有节”(节能减排)、“返璞归真”(森林碳汇)、“感悟之泉”(中华智慧的未来启示),组成了该馆的第5个主体展项??低碳体验。
“这次体验将展现中国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努力,彰显出中国破解现代城市节能减排难题的东方智慧,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提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式回答’。”中国贸促会会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万季飞说。
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个半世纪的比照,意味深长。这不是从高碳到低碳、从终点又回到起点的游戏,而是世博会作为人类文明发展重要驿站的明证。
“当年申博时,‘低碳’概念在中国还鲜为人知,但可以预见,在上海世博会举办后,‘低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能会成为潮流。”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王战对一个低碳文明的城市前景充满乐观。
举办上海世博会,交流让数十亿城市人口生活得更美好的经验??这将是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崭新贡献。
城市“换脸”,让“美好”誓言成真
隔滔滔黄浦江水而建的世博园区,把江景融入其中,灯光绚烂、火树银花的美景等待开幕之时为全球带来惊喜。
作为上海这座城市著名的“注册商标”,上海外滩已经完成“凤凰涅?”,重新拥抱世界。改造后的外滩,供游客市民休憩游玩的公共空间增加了40%,游客接待量在50万人次以上,真正把最美好的城市空间还给市民。
比起浩荡宽阔的黄浦江,婉约的苏州河像萦绕着这个城市的美丽项链,这条与上海城市生活情感紧密的母亲河变得更美。
在苏州河岸最绵延的区段,上海长宁区长达10公里的苏州河沿岸,单调枯燥的灰白河堤悄然变身为美丽的岸线景观带,成为市民休闲亲水的最佳去处。
上海市长宁区建设交通委党工委负责人说,改造苏州河岸景观的初衷是要把美好景色和休闲空间还给市民,让人们在母亲河畔适宜地休憩。
通过“换脸”,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应运而生。
4月20日,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唯一过江专用通道??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全线开通,接待前往世博园参观的车辆。
同一天,世界最大的双塔双层公路斜拉桥??上海闵浦大桥全面开通。
至此,经过3年大建设,上海世博各项重大工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半个月前,经4年建设的上海地铁10号线通车,上海地铁运营里程达420公里,形成拥有11条线路,282座车站、日客流近600万人次的强大网络。
一个多月前,全球规模最大、综合交通方式最多的交通工程虹桥交通枢纽正式启用,这座巍然屹立的上海交通“西大门”,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日均客流可达110万人次,汇集航空、高铁、城铁、高速公路、磁浮、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
“打通城市血脉,增强城市活力。”上海市建交委副主任沈晓苏介绍说,世博配套工程项目共有8大类60个项目,大多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世博会是上海加快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契机,通过基础设施大建设,对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更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上海市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余亮茹说,目前上海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关注点已经转向远景发展、产业升级,“以世博为契机进行的城市功能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为上海新一轮发展攒后劲。”
后记
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
而今,辗转一个半世纪后交付于中国手中的世博会,是光荣的使命,也是生动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城市学着如何成长,国家学着如何强壮。无论反省意识、包容精神还是法治观念,一切都围绕着人的幸福生活展开。人的感受是世博会最深的关切,人类的美好未来是世博会一切创新的原动力。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核扩散、城市化浪潮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充分展示人类从高碳文明向低碳文明螺旋式上升的艰难探索,城市化浪潮与低碳化努力相互依存的复杂博弈,人类在新的对话平台上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这将是一次标志性和划时代的思考与呈现。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13亿东道主,正热切期待。
编辑:just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