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远离城市病的未来之城

2010-05-01 18:02:12    作者:佚名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次数:

滨海新区一角:泰达市民广场

在天津滨海新区东北部,一片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建设工地,看上去与其他工地并无二致,但它的建设目标却独特而远大: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样板”、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这个名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项目,是中国与新加坡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的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 

  已开工19个月的这个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在中国探索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符合生态文明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生态城项目缘何“花落”滨海新区 

  在生态城项目最终确定选址之前,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参与竞争。而项目最终“落户”滨海新区,缘于滨海新区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首先,中新两国政府在商讨合作建设生态城初期,就提出了关于选址的一些“硬性”要求,滨海新区都符合这些“先决条件”。如,生态城选址范围内用地为盐田、盐碱荒地和湿地,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符合不占耕地、在缺水地区选址建设的原则;选址符合临近大城市、交通便捷的要求;选址范围内的独特湿地自然景观、良好的环境质量,有利于生态景观环境的建设等等。 

  同时,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生态城选址内规划了一座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选址区域周边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政管网系统,给水、燃气主干管网已经铺设到生态城周边,可为生态城提供水、气、电、热、通讯等基础设施保障。选址周边规划有多条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连通天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北京市及周边城市。 

  令新加坡方面感兴趣的是,生态城选址东侧的北疆电厂,是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可以与生态城建设有机结合。北疆电厂一期工程2009年已投入使用,形成“发电、海水淡化、制盐、节约土地资源、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产业链,为生态城提供多种支撑。 

  并且,天津拥有先进的生态技术和人才,可以为生态城建设提供雄厚的技术和智力支撑。天津市共有近50所高等院校、160多个科研院所和众多国家级实验室及研究机构,一些科研机构多年从事生态技术研究。 

  选址滨海新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滨海新区已被中国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并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中国新的开放“门户”。在这里建设生态城,也是一种改革与发展的探索。同时,滨海新区作为改革试验区,可以为自主创新和研发转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与制度保障,这种创新机制将大大增强生态城建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建设“生态文明”的试验田 

  根据中新合作规划,建设生态城的宗旨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建设“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南开大学教授徐复认为,从苏州的工业园项目到天津的生态城项目,不仅仅是中新两国合作方式的变化,更是契合了中国正在倡导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的发展理念。而且,中新生态城项目符合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建设中的生态城与传统城市截然不同,它是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是今后中国城市发展的“样本”,远离当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城市病”。 

  放眼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主要城市,资源浪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成本上升……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对形形色色的“城市病”抱怨不休。 

  而天津生态城对生态要求极高。参与开发建设的单位必须服从相关生态标准;城内用水全部为海水淡化或再生水;所有污水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城外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将治理或者搬迁。 

编辑: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