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牡丹新品培育侧记

2010-05-13 22:35:32    作者:韩益     来源:中国花卉报     浏览次数:

  “五一”期间,正是甘肃牡丹盛开的时候,虽然花期比去年推迟了10天,但这里的牡丹依然吸引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他们尤其对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培育的牡丹新品种感兴趣,如牡丹中少见的黄色品种‘黄水晶’,橙色品种‘晨韵’,橙红复色品种‘彩练’等。近日,记者采访了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从事牡丹育种的何丽霞正高级工程师,请她介绍了育种上的经验与收获。

  大胆实行远缘杂交

  据何丽霞介绍,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从事牡丹育种十余年,共做了500多个杂交组合,得到了3000余粒杂交种子,播种后出苗1000株以上,如今已开花的杂种实生苗150余株,从中精选得到50个花色奇异、花香奇特、花期延长、可作不同用途的新品种。

  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在牡丹育种上的骄人成绩,源自育种团队的创新意识,这首先体现在育种原材料的选择上。我国是牡丹原产地,有着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及品种资源,但我国各牡丹产区的品种选育主要局限在品种间或品种群间,可用的遗传资源有限。何丽霞说:“我们利用野生牡丹作为育种原始材料,在国内首次开展了种间及亚组间的种与种、种与品种的远缘杂交育种,以及多个牡丹品种群间杂交育种试验。就是通过这些大规模的远缘杂交育种试验,培育出了黄色、红色、橙红复色、红色、深红等带有紫斑特征或肉质花盘亚组特征的牡丹新品种,这是突破性的进展。”

  育种原材料亲缘关系的远近,影响最终杂交品种的特性表现。“由于忽视牡丹品种选育理论,特别是技术上的自我创新,牡丹育种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新品种的选育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致使原产我国的黄牡丹、紫牡丹、大花黄牡丹、狭叶牡丹等具有优良性状的野生种质资源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何丽霞说。

  技术创新加快收获

  此外,育种技术创新是育出新品种的“加速器”。在这方面,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牡丹优良品种引种及新品种培育研究”项目组首创了牡丹杂交育种的授粉新方法,即“柱头弯曲蘸粉法”,避免了授粉工具对柱头的损伤,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今年3月在重庆举行的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第八届年会上,何丽霞用视频形式介绍这一方法时,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会后,何丽霞又与部分代表就“柱头弯曲蘸粉法”进行了详细交流。适当的授粉方法能提高结实率,这对于杂交育种非常关键。

  此外,该项目组的科技人员首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牡丹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总结出牡丹花色、花形、色斑、雌雄蕊、株形、叶形、香型等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对部分远缘杂交后代及亲本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孢粉学等方面的研究。这对于育种而言,都是宝贵的信息。

  育种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工作。何丽霞谈道,国外在牡丹远缘杂交育种方面,经过上百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才培育出大量的新品种。在国内,牡丹远缘杂交育种才刚刚起步,需要从事牡丹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现在,她希望进一步加快牡丹新品种的繁育,并希望通过合适的渠道,尽快推广应用这些优良品种。

 


橙色品种‘晨韵’

 

编辑: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