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园林绿化处的发展历程和改革创新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城市之美,因城而异。地处河南省东北隅的濮阳市,不同于国际都会的雄伟宏大,不同于海滨城市的清爽宜人,不同于江南水城的静幽典雅,不同于边陲古城的悠远神秘……却以其"人在绿上走,车在树下行,楼房花丛卧,闹市森林中"的独特景观形成了一种宁静雅致、超凡脱俗的和谐之美,相继摘取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诸多桂冠。
在濮阳成功创建"六城二奖"的过程中,濮阳市园林绿化处勇挑重担,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市园林绿化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深入实施"创新兴绿、创业富民"战略和文化理念培育工程,以科学管养和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推动节约型园林建设初见成效,初步实现了由"以费养人"向"以费养事"、从"投入型''到"自养型"向"产出型''过渡的两大示范性转变,走出了一条"科学兴绿、以绿养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今年年初,建设部专家组对国家园林城市复查时,高度评价了我市园林绿化工作:节约型园林建设成效显著,园林科研工作突出,巩固和发展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由于成绩显著,2003年以来市园林绿化处相继获得多项荣誉: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命名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国际花园城市立功单位、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荣获市委宣传部表彰的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等荣誉。《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领导决策信息》、《中国改革报》、《中国花卉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相继对我市园林绿化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濮阳园林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濮阳城市形象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品牌带动作用。
破题立新:以改革恩维推动各项工作创新,逐步实现"以费养人"到"以费养事"的示范性转变
同其它事业单位一样,市园林绿化处一直以来受累于计划体制弊端造成的责任边界不清、效率不高、人心不稳等历史性包袱。近年来,市园林绿化处不辱使命,正视问题,在压力中前行,以敢为人先的工作气魄和发展改革的工作思维,着力推动各项工作创新,为濮阳园林绿化事业的科学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夯实市场化改革思想基础。方向决定出路,思想指导行动。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实验,任何机械照搬照抄或非理性都可能使改革陷入困境或流于形式。所以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广大员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兴绿上、创业富民上、发展民生上,营造一种人人关心改革、人人支持改革、人人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为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和行动支持。
加强民主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成立学术委员会,单位重大事项均广泛征求各科室、公司意见,由学术委员会公开、集体决策并监督实施。实行车辆货币化管理,办公电话定额管理,每月公示各单位车辆、电话费用使用情况,减少了公车私用现象,节约了办公经费。设置事务公开栏,开通网络办公系统,不断提高事务民主化程度,员工主人翁意识、责任感明显增强,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疏通了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民意渠道。
突破原有计划模式,探索内部管理引入市场化机制。2006年,市园林绿化处对原有作业队伍优化组合,成立三个养护作业公司;撤消原有的行道班和综合组,组建机械化作业分公司,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拟运作,推进养护管理市场化。为适应市场发展,对原处属怡园公司、翰墨公司、绿城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昔日的"包袱"已脱离母体,真正成为在市场中寻找商机、在商机中提升实力的现代企业。各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为园林处和广大员工带来了更多的市场信息和发展机会。广大员工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开拓外部市场,推动自主创业,有些员工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提升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能力,有些员工已成为优秀的项目经理人,有些员工通过勤劳创业走上了致富路,为稳步推进市场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管养体制,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围绕"管养分离,以最低的经济成本实现最佳的养护效益"的改革目标,从2003年开始,市园林绿化处便对各养护作业公司实行经费包干,包括"活工资"、日常维护费、植保费等。养护经费按承包人所管理绿地面积科学核定,不再按人头核算,绿化处购买各作业公司的服务,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各公司有自主的用人权和资金使用权,改变了过去由绿化处对人员、经费统一管理的局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节俭意识。政府向园林部门购买服务、园林部门向养护作业公司购买服务的格局基本形成。
他们还在园林绿化工作中推行BT模式,鼓励各养护作业单位和广大员工对园林绿化工作中的绿地改造等施工项目进行投资,缓解建设管理资金的短缺矛盾。每年对绿地养护管理、草花种植、补植工程面向全处公开招标,进一步规范了绿地养护承包模式,使绿化养护水平明显提升,也使广大员工在市场机制运作中得到了锻炼。
推行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分配制度改革,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长期以来,"平均主义"、"大锅饭"是困扰市政公用行业发展的弊病,形成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2004年,推行"活工资''制度,初步拉开员工的收入档次。2005年,加大改革力度,率先在全市事业单位中实行绩效考核。把员工工资分为岗位、绩效和激励工资三部分,按责、能、勤、绩、序进行考核,搞活分配,变发工资为挣工资,变扣工资为挣不到工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减员增资的目的。
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为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树立"以美好的愿景鼓舞人、以昂扬的精神凝聚人、以完善的制度激励人、以良好的环境培养人"的用人理念,坚持人性化的人才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几年来,先后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50余名,硕士研究生3名,有力充实了人力资源,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人才'带动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
建立面向市场、应变力强的人才选拔、使用和输出机制,从根本上深化改革。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限,中层干部全部竞聘上岗,实现了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出台制定了严格的进入办法,新迸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录取、试用录用;完善了定期考核、随时清退制度,对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员工,不再看面子讲人情,而是让制度说了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建立了一套面向市场、应变力强、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使用和输出机制,解决了"人才难求、庸才难清''的难题,实现了"严进宽出"和向市场输出人才、分流人员的战略目标,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悭.突破。
创业富民:寓民生发展于景观改善之中,实现"投入型"到"自养型"向"产出型"过渡
创造性实施"创新兴绿、创业富民''战略,辩证地将绿地养护管理与员工的现实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兴绿是使命,富民是愿景,寓民生发展于景观改善之中,努力实现园林绿化的大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丰收,把园林绿化处打造成富民的沃土、兴绿的乐园。《领导决策信息》以《以绿兴绿、科技促绿的"濮阳样本"》为题做了报道,并建议作为城市绿化管养样本在全国推广。
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提高员工待遇,改善员工工作条件。2004年,市园林绿化处为员工争取到每人每月80元的特殊岗位津贴,并坚持每年为临时员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安排进行健康检查,制作安全标志服。2007年底至2008年,两次启动解决员工工资待遇问题,经积极协调、广泛沟通、助推引领和促进决策,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使员工工资达到了全市最低标准,为今后单位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2008年该处在民生建设上的一件大事。
打造北方麦冬基地,建设"兴绿富民"的绿色银行。鼓励员工个人出资,在偏远地段、肥水条件较差路段及基本郁闭的树林下引种地被植物麦冬,在保证景观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扩繁获利归员工所有,尽可能提高员工收入。昔日的责任田成了自留地,大大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几年来,由员工个人扩育的麦冬面积已达15万平方米,价值300余万元。
这种步步为营、滚动发展的模式,不仅大大降低了养护成本,而且使职工得到了实惠,濮阳园林真正成为兴绿富民的绿色银行,比如,该处种植的22万平方米麦冬,有2/3是靠园林职工自育扩繁完成的。《中国花卉报》以《濮阳成为我国重要麦冬基地》为题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把民生发展做为科学兴绿的最终愿望。改革扶贫模式,变"输血''为"造血",以植物材料代替现金分发给困难职工,通过分栽、扩繁和单位回购,引导和鼓励员工依托自身优势走合法创业与诚实劳动之路。科研工作实行投入多元化,引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同时将科研所作为信息平台和资源流通渠道,让员工引种的新优品种尽快实现增值和创收。员工近期得利,收入增加,工作积极性更高;城市长期得绿,环境更美更优,实现人的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和谐共赢。
编辑:songg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