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国 感受绿化经验
阳台、窗台、屋顶甚至建筑外墙都种上了植物,这就是在国外许多城市盛行的“立体绿化”理念,既可大大提高绿化密度,有效补偿被建筑侵占的绿地,同时也让城市里的每一个居民在家门口切实享受到绿化带来的好处。
其中屋顶绿化最为广泛应用,在德国,绿色屋顶的形式多样,比如花园、果园、蔬菜等等。在一些特定的区域,轻型屋顶绿化往往被视为一种义务,强制开发商进行屋顶绿化。
在楼房设计阶段,日本除加大阳台以提供绿化面积外,还把最高层的屋顶建成“开放式”,将整个屋顶连成一片,使之变成广阔的高空场地,居民可随自己所好在屋顶栽花种草。
从绿化的规划理念上来看,国外更加注重绿地空间布局和功能状态对人的满足程度和绿地可达性等因素。绿化也早已不再是城市建设的事后补救,而是与建设同步,甚至先于建设。
美国城市中不仅公园多、面积大,且几乎都没有围墙。美国的国家公园往往占了城市的一角,交通道路从中穿过,各种艺术场馆穿插其中,公园成为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曾经的“雾都”伦敦,围绕着伦敦城市外围建成了宽阔的环城绿带,规划中就明确了绿带里不准建筑房屋和居民点,既阻止了城市的过分扩张,又保持了原有小城镇的乡野风光。
后期的精心养护必不可少。在美国,几乎所有的花坛、草坪内均安装有自动喷灌装置,定时定量地喷浇;每块草坪均有专人管理,定时将草坪修剪平整,即使是草坪边沿都切割得整齐成型。草坪的规划、管理还作为美国的科研项目进行,并在大学里专为此开设了相应的课程。
如何让绿化这项浩大的工程经得住人事变迁的考验?国外的优秀经验是,立法并细化法律条文。
芝加哥是美国三大城市之一,它的城市景观法中对当街地面建筑物就有比较严格的种树规定:凡地面面积超过1500平方英尺,或修建额超过1万美元的项目,或有4个以上停车位的建筑都得在沿街种树。且树种必须是高质量的、能对付城市街道常见的盐和碳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树种。
在维护方面,法令规定,房产主必须维护好相关的路树景观:坏死的树木、草坪必须及时更新。街道边树木的维护,树栽种后的前5年是房产主的责任,5年以后,由市绿化局接管。如果绿化在私人土地上,建筑物使用多久,物主就得维护相关的绿化景观多久。
编辑: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