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产业:药肥骤热仍现“僧多粥少”
回望今年春季的高尔夫草坪药肥供应市场,给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供应商数量剧增,市场呈现僧多粥少的竞争状态。2009年至今,虽然中国高尔夫球场设施的数量迅速增长,市场蛋糕变大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供应商都分到了实惠,有些甚至觉得现在的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一位苏格兰前任草坪总监曾经告诉记者,中国的高尔夫产业还很初级。药肥生产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就是初级阶段的典型特征。
销售人员太“吃香”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季活跃于京津冀地区大大小小的药肥供应商超过30家,这些供应商的实力参差不齐,有的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技术力量,有的则只是两三个人组成的小公司,而且后者在比例上明显占大多数。在北京鸿华高尔夫球场草坪部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至少十余种草坪养护产品,总监王昌俊告诉记者,这都是供应商送来的试用品,因为太多了,有的根本没时间试用。
记者从这些试用装中随机抽取了两件同类产品,发现其功能和特性几乎如出一辙。据原苏州中兴高尔夫球场总监唐俊透露,草坪总监对好产品的渴望程度很高,但在市场中,好的产品并不多,很大部分都是“新瓶装旧酒”的产品,这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同质化产品的竞争必然带来价格战,和去年相比,今年的价格战可谓更加残酷。
供应商多了,多数产品又大同小异,对营销人才的争夺就异常激烈,手上有客户的业务员一时成为抢手的香饽饽。近期,有不少新老供应商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招人,几乎任何一家对销售人才和市场拓展人才都很“饥渴”。一些老的供应商则抱怨业务员流动太频繁,工资也是水涨船高。
高端市场门槛低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谁都知道高尔夫养护市场竞争激烈,但又对其趋之若鹜,主要原因在于高利润的诱惑。一位从事草种经营的批发商告诉记者,由于高尔夫球场定位高端,同样的草种卖到球场比卖到苗圃的利润至少多15%,药肥产品就更多了。并且,高尔夫球场的单位采购量大,采购点集中,供应商可以有的放矢,省去了不少市场推广成本,因此很多人愿意投资此市场。
在这些新加入的竞争者中,有一部分是从原来的供应商团队中跳槽自主创业的。上海唐高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说,培养一个好的业务员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新增的供应商分流了一部分核心人才,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现有供应商人才短缺的局面。
虽然高尔夫球场定位高端,但进入高尔夫草坪养护产品市场的门槛其实并不高,很多人都是将一般的园林养护产品或大田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就以“高尔夫草坪产品”的名义出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国内高尔夫草坪总监的业务素质良莠不齐,对新优产品的认知程度有限;二是行业监管力度薄弱,很多农药不用经过农业部的登记就敢流向市场。
入行的门槛不高,让很多供应商走上了贴牌生产的经营模式,自己不研发、不生产,找一家生产企业为其代工,由于这种模式非常容易被复制,因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市场上同质化严重和小公司众多的景象,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已经是许多小供应商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