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苗木产区要考虑三大因素

2010-06-09 17:23:30         来源:中国花卉报     浏览次数:

  近两年苗木行情不错,又加上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会城市投入巨资建绿,需求大旺。不仅农户育苗的积极性高涨,一些地方政府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万亩甚至十万亩苗木产业发展规划纷纷出台。与粮食作物相比,种植苗木效益较高,对农民的增收有帮助,同时苗圃生产本身就有绿化作用,对改善环境有好处,政府扶持苗木产业是值得称道的。但不能忘的是,种植苗木也有市场风险,特别是新建的苗木产区,需要在时机、长远规划和产业主体三方面认真分析。

  从过去经验看,地方政府组织发展苗木常是在市场形势好时。他们乐观地认为这是在抓商机,同时也好发动农户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但市场是有自身规律的,因为苗木生产周期较长,行情又是冷热更替,这样做的结果是行情好时没苗卖,苗木出圃遇到市场低潮,价格便宜还滞销,严重挫伤育苗户的积极性。因为时机选择的不恰当,政府的好心得不到农户的认可,还招来一堆怨言。判断合适的入市时间需要对全国苗木市场有透彻的了解,确实很困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绝对不能跟风,只根据眼前的行情做决策。农户应如此决策,政府部门决策也该这样。

  一个地区、城市的绿化有阶段性,在三五年内可能绿化任务很多,待大面积绿化建设完成后,政府对绿化资金的投入会迅速下降。华东、华南经济发达的地区就是这个过程,现在浙江一些地区的苗木主要是向省外销售。再看正在做苗木产业规划的一些地区,有的地处偏僻,苗木向外运输困难。如果几年后这些地区周边绿化建设减速,种植的几万亩十几万亩的苗木远超本地绿化需求,向外销售又毫无竞争力,到时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必须是在做规划时就应该考虑到,在发展规模上不能贪大。另外,绿化主管部门要打破用苗上“自给自足”的思想,自己建苗圃有时并不比从外地购苗经济,同时还要承担市场风险。

  种植苗木有风险,但这个风险与时间是成反比的,就是短期看市场波动大,长期看风险较低。从承担风险的能力上看,有实力的大中型苗圃比农户强,他们退出成本高,比农户更能坚持。地方政府的初衷可能是通过种植苗木让农民致富,但在初期的发展中,种植苗木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和种植大户,因为他们抗风险能力强,更容易成功。通过给企业和种植大户优惠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他们成长后可以组建合作社、协会等带动农户发展,逐渐扩大种植规模,相互间进行合理分工,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这是一条扶强助弱的发展途径,实践证明,这比广泛发动要有效得多。

编辑:just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