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典园林之曲水园(图)

2010-06-10 22:06: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次数:

    “曲水园”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与嘉定“秋霞圃”,南翔“古猗园”,黄浦“豫园”,松江“醉白池”合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曲水园初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原为城隍庙的附属园林,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价值。

  曲水园占地约三十亩,其中水体占15%,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全园共有二十四景,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尽皆成趣。园中银杏参天,藤萝缭绕,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长新,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树木枝荣叶茂,花繁果硕,素有“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之誉,真是“四季名花桂为冠,满园金栗带香归”。

 


  曲水园初建时庙与园一体,始名为“一文愿”。乾隆四十九年,园林东扩,轩亭桥矶,景观满目,更名为“灵园”。嘉庆三年,江苏刘氏学使到此一游畅饮,见水绕山石,有兰亭意趣,易名为“曲水园”。解放后,经过不断修葺扩建,逐步构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全园有迎仙阁、迎曦亭、镜心庐、天光云影、恍对飞来、小濠梁、坡仙亭、二桥、濯锦肌、虬龙洞、玉宇亭、米拜亭、环碧楼、花神祠、冰壶、清虚静泰、喜雨桥、舟居非水、夕阳红半楼、得月轩、有觉堂、清簌山房、白云坞、凝和堂等24景。1952年曲水园再度东扩北延,移宋碑及刘墉、梁同书石刻作品于园内。人文厚重,古意盎然。1983-1986年,上海市政府拨款80万元对全园重新修整,新叠假山两处,在空旷处断以粉墙,通以游廊,蜿蜒起伏,精致含蓄。其后二十余年,几经修缮,以2007年为最。

  曲水园起因于寺庙,所以在建筑布局上较为规则,坐北朝南。全园景物以凝和堂为中心,有觉堂、花神堂左右并峙,横向一轴三堂,是园林中少见的。三堂垣墙相隔,曲径相连,景色诱人。纵向也以凝和堂为轴,前堂后房(上图:凝和堂,下图:清籁山房),中以一山架二池为体(山:大假山小飞来峰,二池:荷花池、睡莲池)。

  园景的布局是以湖区为中心,各个景区皆环湖而营,自然成趣,合理而具匠心。南面为各自成园的花神堂、凝和堂;北侧为儿童游乐区;西侧为古建筑群有觉堂、得月轩区;东面则以绿化为主的植物景观区。环湖而增景,堂堂近水,亭亭靠池,山架二池水,游园必绕池,故有“深深院落重重水,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

  曲水园以幽雅著称,建筑保持园林特色,厅堂都为青瓦墙,青砖构成门,皆是拱门、圆门或长方门。亭台之顶皆有观象物,或葫芦顶或花瓮顶等装饰讲究。园内的植物更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曲水园古木参天,全园有古树58株,后续古树资源无数,为上海市古树群之最。植物以竹为主,有紫竹、慈孝竹、刚竹、凤尾竹等,遍及满园。路多为石板路,曲径通幽,错综有致。山有壁、立峰等余脉绵绵,石则嶙峋,似羊、似如意,千姿百态。布局精致含蓄并于轴线,具有园林艺术个性。

  凝和堂为全园主景,宏丽轩敞,堂前有小院,筑粉墙,设花坛,载植女贞、金桂、白玉兰、白皮松等树木。堂皆涂以紫红色,端庄凝重,堂中匾额初为清代李鸿章所书,堂之东西两壁悬有五尺长大幅字画四条。从凝和堂东侧厅出芭蕉院门,右边即花神堂,旧名花神祠,建于光绪十年。

  堂北为大荷花池,隔荷花池与一座大假山遥遥相对,池西南有“涌翠亭”,西有“喜雨桥”,并与“小濠梁”等三座水榭互成犄角,布局很妙。建国初筑就的大假山上,青枫古柏,蔽日遮天,山上还有“飞虹醉月”、“达佛谷”、“老人峰”。山顶有“九峰一览亭”,高四层。过去登上平台,可远眺佘山、天马山、凤凰山、小昆山等“松郡九峰”。园内的“有觉堂”,是上海市仅存的两座无梁殿之一,具有较高的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价值,别具一格。

  2004年,青浦区政府为弘扬区域历史文化,对“曲水园”进行修复开发。东侧建曲水园边园。边园打破传统围墙隔园,借依环城河,由东折南,粉墙长廊、绿波细痕连成一体,西靠城隍庙,与典雅的园林形成动静相辅,俗雅相容的大格局。

  线性边园在内部古园和外部的现代城市建筑中穿越,演绎内外、新旧、古典与现代、静谧与嘈杂的争辩,终以戏剧般的表现在东南转角凉亭之上。砖木、钢管、混凝土、花格在冲撞中咬合,东西以人工河作最终过渡与城市自然恰到好处地吻合。登高九峰一览处,远目城廓,近观园景,古木参天掩亭台楼榭,绿草如茵裹双池如镜。

  “曲水园”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与嘉定“秋霞圃”,南翔“古猗园”,黄浦“豫园”,松江“醉白池”合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曲水园初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原为城隍庙的附属园林,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价值。

  曲水园占地约三十亩,其中水体占15%,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全园共有二十四景,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尽皆成趣。园中银杏参天,藤萝缭绕,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长新,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树木枝荣叶茂,花繁果硕,素有“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之誉,真是“四季名花桂为冠,满园金栗带香归”。

  曲水园初建时庙与园一体,始名为“一文愿”。乾隆四十九年,园林东扩,轩亭桥矶,景观满目,更名为“灵园”。嘉庆三年,江苏刘氏学使到此一游畅饮,见水绕山石,有兰亭意趣,易名为“曲水园”。解放后,经过不断修葺扩建,逐步构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全园有迎仙阁、迎曦亭、镜心庐、天光云影、恍对飞来、小濠梁、坡仙亭、二桥、濯锦肌、虬龙洞、玉宇亭、米拜亭、环碧楼、花神祠、冰壶、清虚静泰、喜雨桥、舟居非水、夕阳红半楼、得月轩、有觉堂、清簌山房、白云坞、凝和堂等24景。1952年曲水园再度东扩北延,移宋碑及刘墉、梁同书石刻作品于园内。人文厚重,古意盎然。1983-1986年,上海市政府拨款80万元对全园重新修整,新叠假山两处,在空旷处断以粉墙,通以游廊,蜿蜒起伏,精致含蓄。其后二十余年,几经修缮,以2007年为最。

  曲水园起因于寺庙,所以在建筑布局上较为规则,坐北朝南。全园景物以凝和堂为中心,有觉堂、花神堂左右并峙,横向一轴三堂,是园林中少见的。三堂垣墙相隔,曲径相连,景色诱人。纵向也以凝和堂为轴,前堂后房(上图:凝和堂,下图:清籁山房),中以一山架二池为体(山:大假山小飞来峰,二池:荷花池、睡莲池)。

  园景的布局是以湖区为中心,各个景区皆环湖而营,自然成趣,合理而具匠心。南面为各自成园的花神堂、凝和堂;北侧为儿童游乐区;西侧为古建筑群有觉堂、得月轩区;东面则以绿化为主的植物景观区。环湖而增景,堂堂近水,亭亭靠池,山架二池水,游园必绕池,故有“深深院落重重水,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

  曲水园以幽雅著称,建筑保持园林特色,厅堂都为青瓦墙,青砖构成门,皆是拱门、圆门或长方门。亭台之顶皆有观象物,或葫芦顶或花瓮顶等装饰讲究。园内的植物更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曲水园古木参天,全园有古树58株,后续古树资源无数,为上海市古树群之最。植物以竹为主,有紫竹、慈孝竹、刚竹、凤尾竹等,遍及满园。路多为石板路,曲径通幽,错综有致。山有壁、立峰等余脉绵绵,石则嶙峋,似羊、似如意,千姿百态。布局精致含蓄并于轴线,具有园林艺术个性。

  凝和堂为全园主景,宏丽轩敞,堂前有小院,筑粉墙,设花坛,载植女贞、金桂、白玉兰、白皮松等树木。堂皆涂以紫红色,端庄凝重,堂中匾额初为清代李鸿章所书,堂之东西两壁悬有五尺长大幅字画四条。从凝和堂东侧厅出芭蕉院门,右边即花神堂,旧名花神祠,建于光绪十年。

  堂北为大荷花池,隔荷花池与一座大假山遥遥相对,池西南有“涌翠亭”,西有“喜雨桥”,并与“小濠梁”等三座水榭互成犄角,布局很妙。建国初筑就的大假山上,青枫古柏,蔽日遮天,山上还有“飞虹醉月”、“达佛谷”、“老人峰”。山顶有“九峰一览亭”,高四层。过去登上平台,可远眺佘山、天马山、凤凰山、小昆山等“松郡九峰”。园内的“有觉堂”,是上海市仅存的两座无梁殿之一,具有较高的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价值,别具一格。

  2004年,青浦区政府为弘扬区域历史文化,对“曲水园”进行修复开发。东侧建曲水园边园。边园打破传统围墙隔园,借依环城河,由东折南,粉墙长廊、绿波细痕连成一体,西靠城隍庙,与典雅的园林形成动静相辅,俗雅相容的大格局。

  线性边园在内部古园和外部的现代城市建筑中穿越,演绎内外、新旧、古典与现代、静谧与嘈杂的争辩,终以戏剧般的表现在东南转角凉亭之上。砖木、钢管、混凝土、花格在冲撞中咬合,东西以人工河作最终过渡与城市自然恰到好处地吻合。登高九峰一览处,远目城廓,近观园景,古木参天掩亭台楼榭,绿草如茵裹双池如镜。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