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国家应该设立“遗产管理委员会”
|
苍山洱海,驰名中外。洱海是大理的名片,更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然而,记者近日赴云南大理采访时发现,洱海正在遭受破坏性的开发。极目望去,到处是高耸林立的别墅群,这个世界级的旅游景点正在日益变成富人的后花园。(《中国青年报》4月13日《大理洱海填湖建别墅群 世界级景点竟成富人后花园》)
人民网记者就云南洱海事件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锋。刘峰认为对这个事件需要从体制机制的根源上来认识。根据我国现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管理体制,主要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旅游A级景区等九大类型的遗产地。让国民机会均等地共享风景名胜区、公园等以公共品为主的资源应该是公民的基本权益。
但由于我国目前是采取的条条块块多头管理,导致产权主体并不明确,国家缺少一个专门的、稳定的权威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职能,造成所有者的事实缺位和虚化。各类遗产地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但实际上中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能出面操作。往往在同一遗产地内,一地多牌,条块分割,各据一方,在地方、部门、单位、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貌似建设、实为破坏,名为保护、实为垄断的现象非常普遍。
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统一、规范的遗产管理体制,保障遗产资源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方面的高效供给,既保护好文化和自然遗产,又充分发挥遗产科研、教育、游憩和经济等功能,全面解决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
为此,刘峰呼吁,国家应该设立“遗产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全国的遗产地管理工作,全面整合现有九大类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管理体系。确立相应的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强化监督,真正解决“条块分割,九龙治水”的弊端。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必须转变单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还要更多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福利,不要让各类风景资源成为地方的印钞机,而应是百姓真正的乐园。
编辑: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