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亩耐盐碱苗圃基地惠及周边农户
负责苗圃基地建设的艾塘湖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尚进回忆起几年前的情景一脸感慨。“我在外面做生意,每年回家乡一两次。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每次回来,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不一样。因为是盐碱地,一般的树木没法存活。于是栽了死掉,死了再栽。浪费钱不说,城市绿化也没法搞。”这就是六七年前罗阳镇的实际情况。
如何有效利用境内大面积的盐碱地?经过多方考察与咨询,罗阳镇开始在产业效益低的土地上建设苗圃基地。苗圃基地建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采取包租和反租倒包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使基地外的农户通过土地互换进入基地,实现了集中连片发展。与此同时,两年以来,基地与南农大联手一举攻克耐盐碱苗木花卉培育技术难题,选育出紫叶李、紫薇、高杆女贞等十余个耐盐碱苗木花卉品种,目前已兴建起6000余亩的耐盐碱苗木花卉基地。
尚进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各地订单纷至沓来,农民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利益。过去一亩地的年纯利润平均在500元左右,最高也难超过800元,如今培育一亩耐盐碱苗圃年纯收入就能达到3000-6000多元。广大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了起来,促进了农民快速增收。他以大叶女贞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株幼苗只需3到5元钱,而长到三到四公分的苗木每株可以卖到15到20元钱,一亩地能栽种400株,去除农药肥料等,那一亩地至少就能产生3000多元的纯利润。而据了解,不包括外销苗木,仅今年春天用于新204国道两边千余亩绿化带的苗木价值就已超出了500万元。
罗阳镇党委书记徐雪峰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下一步罗阳将继续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着手培植更多的适合沿海城市的苗木品种,争取通过1―2年努力将耐盐碱苗木种植面积逐步发展到万亩,将基地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耐盐碱苗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