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多举助推牡丹产业化

2010-07-05 18:09:18    作者:李文山     来源:中国花卉报     浏览次数: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立足自身实际,以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为目标,加快农村产业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全力推进牡丹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高标准规划产业布局,加快牡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该区紧抓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牡丹生产基地的契机,按照建设“京九大花园”的设想,根据各乡镇办事处土壤状况和群众的牡丹栽培基础,选择14个乡镇办事处,从而形成以牡丹办事处为中心、半径35公里的牡丹产业区。成立了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出台了土地返租倒包等政策,鼓励企业大户、种花能手等通过合理规范的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今年全区已新增牡丹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力争5年内达到20万亩。

  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加大牡丹新产品研发力度。该区推进牡丹产学研合作创新,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建立科研协作关系,并吸纳本地现有技术人员,组建牡丹课题研究组、牡丹产业化研发中心,建立中国牡丹(菏泽)基因库、牡丹资源圃、中国牡丹新品种驯化测试中心,开展牡丹容器育苗及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建立牡丹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目前,全区已有牡丹科研队(组)50余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500余名,先后完成了“牡丹芍药鲜切花”、“案头牡丹培养”、“牡丹冬季大田催花”、“牡丹不凋花”等50多项技术研究。

  提升改造牡丹景区,深度开发牡丹旅游资源。该区总投资1.32亿元的曹州牡丹园提升改造工程正在紧张实施,今年将引进21万株牡丹,计划“搜尽”全国所有牡丹品种,建造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牡丹观赏园。该区已建成了中国牡丹博物馆、牡丹广场、梅林石韵等十大文化景点和花之魂、花之海、花之韵、花之语、花之潮五个景区,并完善景点的载体服务功能,扩大“牡丹游”规模,叫响“牡丹游”品牌,促使菏泽尽快融入山东“滨海观光?济南看泉?泰山览胜?曲阜怀古?菏泽赏花”的黄金旅游线路。该区还积极开发牡丹旅游产品,鼓励创作发展与牡丹相关的面塑、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作品和服饰、起居产品,形成系列牡丹文化品牌,做大做强牡丹特色旅游经济。今年以来,全区已实现旅游收入10亿多元,其中“牡丹游”收入占到80%。

  实施多元化发展,提高牡丹商品化程度。该区开展牡丹基础研究和育种、牡丹专用基质、盆栽牡丹营养液、牡丹深加工等技术研究。推广牡丹套袋四季移栽技术,实现牡丹带花蕾销售,延长盆花牡丹销售期,实现牡丹全年移栽销售目标,完善反季节牡丹催花技术,实现“花随人意开,四季吐芬芳”。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面向国际、国内盆花、切花市场,推进牡丹栽培向切花栽培、促成栽培和接穗种苗供应等多元化发展,实现牡丹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目前,菏泽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牡丹出口基地,牡丹种苗和鲜花已出口到日本、美国、荷兰、澳大利亚及香港、澳门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培育壮大牡丹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区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加大对曹州牡丹园、百花园、瑞璞牡丹科技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利用“中国牡丹原产地”和“中国牡丹城”等现有品牌优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推出一批可行性强、市场前景好的牡丹深加工项目,吸引外商和投资企业开发牡丹产品,通过提高质量创立品牌、名牌宣传拓宽市场,带动牡丹生产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

编辑: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