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草坪缘何成了一块文明“三夹板”?

2010-07-06 16:59:36         来源:文汇报     浏览次数:

  在婆媳矛盾中,俗语总用“三夹板”来形容丈夫的地位。而在世博园区,草坪似乎成了一块文明的“三夹板”,它连接的“婆婆”和“媳妇”分别是园区管理方和游客。

  “三夹板”的尴尬显而易见。管理者对园内一些草坪被“无辜”踩秃既心疼、又气愤,换句话说,“婆婆”指责“媳妇”没有照顾好“丈夫”。但游客也有委屈:草坪难道仅仅就是一个摆设?“和谐夫妻”最大,“婆家”家规何必这么严。草坪“夹板困局”的破解之道在哪里?

  “开放草坪”遭遇现实尴尬

  对于公共草坪是否应该开放,部分有识之士早已提出看法。他们列举圣彼得堡、法兰克福、悉尼、罗马等地的经验,那里的草坪全都对人开放,不仅能坐能躺,而且可以奔跑、踢球。他们提出,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国内应该借鉴。草坪不仅是风景,更有实用价值;不仅要提供视觉美感,更要通过与其亲近带来心理满足。

  平心而论,世博会的草坪十分开放。据介绍,世博园区在最初设计时,部分区域的绿化完全可以做到封闭式。但栏杆和警示牌难免让人“望绿生畏”,不符合“和谐办博”的主旨。于是,在园区内,很少能看到绳圈围栏,也没有“芳草萋萋、下足何忍”的善意提醒。

  “婆婆”家法虽然开明,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从媒体和网友的镜头上来看,世博开园不过2个月,有些绿地已“被荒漠化”,特别是有些游客为了抄近路,硬生生在草地上踩出一条寸草不生的路。

  于是有人说,“人草和谐”的风景只适于人流低密度地区,而世博园日均客流至少35万,草坪不胜重负;还有人说,我们社会的文明素质还不足以支持开放式草坪,这种情况下,草坪还是封闭为好。

  真是这样吗?

  以人为本才能“人草和谐”

  相机镜头不会说谎,媒体报道也符合事实。但世博草坪遭遇的,不仅是大客流和文明素质的伤害。

  记者在世博园中发现,许多绿地上确实已经没了草,但游客们多数情况下是迫不得已才在草坪上“走出一条路”。这些草坪要么无谓地成为通行障碍―――比如中国省区市馆周围,长长的花坛将场馆出口与大马路隔开,要赶往其他场馆,不从草坪上抄近路,就得绕道几十米;要么位于交通“瓶颈”―――比如南非馆周边,人行道比较窄,游客为了通行,不得不走上路边绿地。雨天,“土路”虽然泥泞不堪,但依然能看到许多脚印,这说明游客的通行需求是多么迫切。

  事实上,只要不是交通要道,大部分绿地都保护得不错。有些地方,时不时有游客坐下,草坪虽不如世界杯足球场那般平整,但依然可以用绿草茵茵形容。

  一个著名的案例对我们应有所启发―――迪斯尼乐园以“一切为游客”而著称。在奥兰多迪斯尼开园之初,园方有意不划定道路,而是在空地上种草。半年后,自然而然被游客们踩出路来。沿着这些“天然路”,园方立即铺设人行道。这一方案被誉为“全球最佳路径设计”,获得了国际大奖。

  回到世博园,对管理者来说,更关注不应是草,而是人。如“以人为本”,就能把“不文明”变为机遇―――目前,园区内部分“热门草坪”已铺上了石板路,游客的脚步实际上已成为完善服务的高效“指南”。

  “撤去围栏”能否辐射世博外

  1个多月前,国内的大河网曾开展了一项网上调查,超过80%的网友表示,赞成城市公共草坪向游人开放。在多数人踩入草坪时都无法做到“心安理得”的前提下,这个调查结果更值得思考。

  要满足公众“开放绿地”的呼声,不仅要撤下围栏。

  管理者需全面确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特别是在草坪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之间,作出更有利于百姓的选择。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往往倾向于种植四季常绿的草种,但一般而言,这种草禁不起踩踏;而能踩踏的,往往又会在秋冬泛黄。

  在上海动物园,10万多平方米的草坪365天向游人开放,用的全部是不怕踩的草种,虽然不能常绿,但园方说:“冬天草不绿,换个角度看也是一种季节分明的体现。”而且,对草坪上被踩出的道路,也觉得“没必要刻意修补”,“草丛中的小道挺有味道”。这就是“以人为本”之下的宽容和审美。

  需要更“以人为本”的也包括媒体和社会。对于“踩踏草坪”,国外媒体显然更为宽容。一家日本媒体载文称,夏日里,上海世博园有如此一片树荫和草坪以供避暑,是游客的幸福。事实上,不该随地吐痰、不能加塞插队“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草坪上的文明观则更具弹性。

  “以人为本”当然需要游客的回应,所有人都应该建立起更强的公民意识。“不伤害一根草”固然没有必要,但“不留下一片垃圾”也是必备的文明修养。在必须的养草期,游客也应配合养护方,自觉停下脚步。

  “以人为本”也需要科技的支撑,如果能培育出更耐踩踏、更具观赏性的植物新品种,草坪将更“包容”。

  如果所有人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努力,“草坪”就不会成为文明的“三夹板”,城市也能让生活更美好。

编辑:just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