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公园:用植物激活“死水”

2010-07-06 18:24:53    作者:李寰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浏览次数:

  近日,在上海世博园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内,来自成都的“活水公园”引起了中外游客的关注。活水公园之所以能够登上世博会的大雅之堂,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污水处理的神奇功效―――利用植物等生态系统,将死水变为活水。活水公园为各国污水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活水公园“成都真身”日处理污水300吨

  活水公园的“真身”位于成都市内的府河边,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公园于1998年建成,面积达2.4万平方米。据了解,活水公园是整个成都市的“绿肺”之一,曾荣获过多项国际环保大奖。

  区区一个公园,何以举世瞩目?原来,它除了景观一流之外,还有环保的功能―――日处理污水300吨。

  话说十多年前的府河(当时又叫府南河),河面垃圾漂浮,异味难闻,以至于让市民“谈河色变”。1992年,成都市政府决定对府河实施综合整治。1997年,美国水保护协会创始人贝西在成都考察时提出建议:在河边做一个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公园,向公众展示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

  在不断的摸索当中,工程师们将峨眉山的植被群落系统复制到这项治水工程当中,以完成净水循环。这个小型的“峨眉山植物群落系统”,作为活水公园生物净水系统的核心部分,一方面将山地的林带景观搬移到城市之中,起到了生态系统的微观调节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天然的植被净水,让死水变活。“活水公园”由此得名。

  活水公园“上海世博版”“死水”悄然变“活水”

  “活水公园”因其先进的环保理念,被搬进了上海世博园。成都案例馆副馆长方雷介绍:世博园的“活水公园”污水日处理量为15吨左右,它不仅仅是成都活水公园的缩小版,而且还根据上海的气候、地形等因素,在保持主体景观不变、主要建设原理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

  世博会期间,活水公园主要处理园区采集到的雨水(当雨水不够时则采用市政给水管网水源),经过生物净化过程,这些雨(污)水将能达到“地表三类水”的标准。

  担负主要净化工作的是活水公园中约20个鱼鳞般的“植物塘(床)”,因为不同的塘(床)及周边都会根据需要种植不同的植物,因此它们也构成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的一大特色景观。方雷说:“经过处理之后的水,除了会流入‘活水公园’养鱼池以及用于公园绿化外,还将从公园的喷泉广场喷出,让参观者尽情接触喷泉,切身体验死水变活的过程。”

  “活水公园”是上海世博会城市实践区中唯一一个室外案例,世博会结束后将被永久保留。

  微缩版“活水公园”进农家处理过的污水养肥了鱼

  成都市府南河管理处处长杜庆波告诉记者,活水公园的积极意义在于,向市民传达一种先进的环保治水理念。

  如今,在成都的一些乡镇,微缩版的“活水公园”已先后走进了70多户农家。

  在成都郫县的安龙村,农户黄先生家的院坝中间有一块长方形的水池,上面种植了芦苇、伞草、水葫芦等植物,犹如一个庭院中的花园。黄先生说:“这个20多平方米的花园,是一个专门的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和活水公园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介绍,这个小型的“活水公园”通过地下管道,连接着黄先生家里的卫生间、厨房和院内的洗手池。院子里所有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汇集,流入管式沉沙井,然后进入人工湿地植物床,植物床放有起过滤作用的大小碎石,种植了芦苇、姜花、伞草、美人蕉,这些都是根系特别发达的湿地植物。它们能把水里的有毒物质降解、吸收,产生的微生物能吸附在碎石上,为植物提供养分。

  黄先生递给记者一份水质监测报告,上面显示进水的污染浓度比较高,出水的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90%以上。

  记者见到,污水经过植物床处理后出水清澈,流入贮水生物塘的水质净化感官明显,水池里的鱼活蹦乱跳。这说明,经过处理水质很好,完全能达到国家农用灌溉水的排放标准。

  小知识死水如何变活水?

  在成都“活水公园”,一架暗红色木制水车不断地从江里取出污水,倒入公园入口处的厌氧沉淀池,大部分悬浮物或沉于池底或浮于水面,之后由人工清除。随后,水流进入天然雕塑池,经过兼养池中微生物和植物等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降解后,水流进入人工湿地系统,尚待净化的水在这里经过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吸收后,汇集进入养鱼塘,最后再流回江中。如此循环一圈之后,原来的污水已经变成了清水。

编辑:songgaofe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