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区变两区”更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

2010-07-09 19:56:52    作者:毛晓刚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

    对于此次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理性平和的态度来评价。“四区变两区”只涉及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并没有打破北京原有的历史文化脉络,更与破坏历史文化扯不上关系。虽然“崇文区”、“宣武区”的行政建制撤销了,但“崇文”、“宣武”不会成为历史,其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遗产并没有消失,新的东城区、西城区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反而更加重大了。

  最近,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按照国务院的有关批复精神,这次调整的任务是“四区变两区”,将首都功能核心区由东城、崇文、西城、宣武四个行政区调整为新的东城、西城两个行政区。

  这次区划调整,顺应了公众对首都未来发展的新期待,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关注,肯定支持的声音占到绝大多数。不过也有人认为,“崇文区”、“宣武区”名称的消失,将会对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造成一定影响,呼吁“崇文”、“宣武”不应成为历史,有个别言辞激烈者甚至将区划调整与破坏历史文化划等号。首都无小事,更别说是区划调整这么重大的事情,公众的热情关注令人感怀,有些质疑也情有可原,但在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上,恐怕还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理性平和的态度来评价。

  行政区划的调整主要涉及行政区域的划分和行政建制的设定,而区划如何划分、怎么调整,根本上取决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长远需要。时代不同,形势不同,行政区划就要因时因势而变动。从历史上看,伴随着朝代更迭、国家统治需要和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北京城的行政区划一直都处于大幅度变化之中。从民国期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行政区划一度以数字编号为名称。之后,根据建设发展需要,北京市行政区划经过了多次调整,1958年基本上形成了目前的格局。进入新世纪,北京市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之后,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加快破解目前首都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中,适时调整核心区行政区划,已经是客观要求,大势所趋。

  根据城市功能定位,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中心城区。作为承担首都功能、履行“四个服务”职责的最主要载体,功能核心区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完善首都城市功能作出贡献。近些年来,在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行政区划划分过细、功能核心区有限的空间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崇文区和宣武区发展受空间因素制约更为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滞后于核心区北部。针对南北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调整核心区行政区划已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经过多年的酝酿、调研和论证,当前已经具备付诸实施的条件和时机。无论是从现实来说,还是从长远来看,“四区变两区”都是促进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示范区的务实方案和战略举措。

  崇文、宣武所在的南城是北京文化肇始之地,“崇文区”、“宣武区”的称谓则始于上世纪50年代,崇文、宣武的历史要比这两个行政名称长远得多。实事求是地说,此次“四区变两区”只涉及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并没有打破北京原有的历史文化脉络,更与破坏历史文化扯不上关系。某些人武断地将行政区划名称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意义简单等同起来,片面地将调整行政区划与保护历史文化冲突对立起来,要么是根本不懂或者不了解北京的行政区域演变和历史文化演进过程,要么就是故意以一些偏颇的言辞来哗众取宠。实际上,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与旧城保护区基本重合的前提下,旧城保护任务由四个区承担,往往受制于各区自身制定的发展规划,行政区之间规划建设的重点各异、力度不同、政策也不统一,甚至有重复建设、业态雷同等现象,在当前发展形势下,这种区划分割不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统一建设、管理和整体保护。近些年社会各方面也常常从这一角度出发,建议核心区行政区划适时合并调整。

  可以说,经过此次区划调整,虽然“崇文区”、“宣武区”的行政建制撤销了,但“崇文”、“宣武”不会成为历史,其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遗产并没有消失,新的东城区、西城区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反而更加重大了。通过使行政区划与城市区域功能进一步协调,完全可以实现在更高层次上对核心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在更大范围内对旧城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从而改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核心区真正走上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点的科学发展道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四区变两区”无疑为提高古都风貌保护水平、推动北京历史文化永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基于丰厚历史积淀、文化遗产之上的古都风貌,是首都北京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首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决于如何凸显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取决于如何夯实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对此,我们当头脑清醒,再接再厉。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