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步道设计探究:人狗之间需有安全距离
美国心理学硕士邓肯说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1.2米是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
那么,人和狗之间保持多少的距离,才能让路人心中感到安全呢?杭州的公共场所是否可以创造这样的安全距离呢?
这几天,记者做了个小小的实验。
我们随机选择了3个颇受市民欢迎的休闲散步的公共场所:运河岸边、贴沙河岸、中山御街,实地进行了勘测。
人不排斥陌生狗 左右距离起码保持0.45米
一开头我们就说了,1.2米是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除非是你特别信任、熟悉或者亲近的人,否则无论是说话还是其他的交往,逾越了这个距离,都会让你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社会心理学上还有更精确的划分,从近到远分别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公众距离往往是公众集会时采用的距离。一般在3.5米到7米左右。超过这个距离人们就无法以正常的音量进行语言交流了。
社交距离一般在1到3.5米之间。其中1米到2米之间通常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处理私人事务的距离。例如在银行取款时要输入密码,为了保护客户的机密,银行要求其他客户必须站在“1米线”之外。
个人距离的范围是0.45米到1米之间。人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亲切交谈,又不致触犯对方的近身空间。
而最敏感的就是亲密距离,是一个人与最亲近的人相处的距离,在0到0.45米之间。陌生人进入这个领域时,会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
我们看到,在拥挤的公共汽车里,互不相识的人通常保持着僵直的身躯,尽量避免身体的接触;而当我们散步休闲时,也不愿意在前后左右0.45米内的范围内,有陌生人或者陌生动物的存在。
一个成年人身体的宽度,一般在0.4米以上,算上左右0.45米的距离,起码要有1.3米的距离,才能不产生强烈排斥心理。
运河游步道
在中北桥下紧邻水面的游步道,我们从靠近水面的立柱起,量到码头的石壁,宽度是2.1米。如果人走在游步道中间,两侧只有0.8米的空间,可供其他人或动物通过,而不产生强烈排斥心理。
0.8米内可以容纳什么?
如果迎面走来遛狗的,一人一狗并肩肯定不够,单一条小狗经过,可能还行,但若换成体格稍大的中型犬、大型犬,就几乎把这0.8米占满,也是有点不舒服的。
我们曾在这里遇见过一对夫妻并肩走着,牵着一条英国古牧(成年古牧肩高0.6米左右,身宽0.4米左右),这样若有人迎面走来,即使是侧身靠边经过,也会因近距离而产生排斥感。
除了游步道,运河边还有一种绿化里的园路,这种园路,道路更窄,卷尺一拉,只有1.2米。这时候,如果迎面有遛狗的过来,估计路人只能跳到旁边的绿化带里,才能达到安全距离。
中山御街步行道
中山御街深藏于市井间。
御街的一侧尽是密密匝匝的老社区,因为公共设施配套相对差些,所以,周围养狗的居民都喜欢去没有车的中山御街遛狗。
我们选择测量的是介于高银街和惠民街这一区间的路段。主干道宽度为5米,左右两侧的辅道宽度约在4.5米。
有些辅道有布置一方小小的水景,宽度在2.2米。除了水景,路上靠近商铺的道路上还种植有法国梧桐,又占据了1米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最窄的路面宽度只有1.8米。
所以,在中山御街上遛狗,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可以假设多种情况。
情况一:在主干道上遛狗,1.3米的安全距离完全可以得到保证,可以轻松通过。
情况二:在没有水景和梧桐树的辅道,狗和人还是可以相互从容穿行。
情况三:如果在有水景和梧桐树同时存在的空间与狗遭遇的话,那么留给人通过的空间就显得非常局促了。
贴沙河边
位于环城东路的贴沙河两岸杨柳依依,一到傍晚,凉风习习,好不舒爽。炎热的夏季,自然吸引了不少周边的居民沿河散步休闲。
贴沙河岸边的游步道有宽有窄,我们选择了杭州古城墙陈列馆处附近的游步道进行测量。
陈列馆到河边的距离,比较宽,从紧靠河道的钢化玻璃栏杆到城墙根,距离是3.5米。
沿着游步道继续往北面走,游步道越发狭窄。一侧的绿化带到河边的栏杆,距离只有1.3米左右。
如果你走在路上,迎面来了条小狗,人狗交汇,空间紧张显而易见,如果是一条中型犬的话,那就不知道谁让谁了。且1.3米是贴沙河游步道的“主流”宽度,倘若你是怕狗之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连避闪的地方都没有??因为两边除了栏杆,就是茂密高大的绿化带,没有可供落脚的草坪。
人有休闲放松的需要,狗也同样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希望给人和狗同样创造轻松的环境。
杭州哪些公共场所,适合遛狗,哪些公共场所,建议不遛狗或少遛狗?杭州日报热线85109999、杭州日报网(hzrb.hangzhou.com.cn)继续开通中,欢迎你谏言献策。若有杭州市区遛狗宝图奉献,并被采用刊登,将奖励300元。
编辑:daodao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