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全力打造“滨水园林城市”
政协委员盯上“绿水、绿地”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阜城的绿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目前,阜阳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仅6.5平方米,达到了省级园林城市的标准。今年,有望通过验收‘创园’成功。”阜阳市政协委员、市城乡规划局颍东规划分局局长赵咏梅兴奋地说。
由于阜阳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帐较多,阜阳市绿化建设水平一直偏低,绿化指标极其低下,当时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2.5平方米,远不能满足城市的需求。“要改善阜阳的环境面貌、提升阜阳的环境质量,创建园林城市是一条必走之路。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阜阳绿化基础太差,园林管理部门不敢提创建园林城市目标,怕需要的资金太多,也怕任务太重无法完成,一拖再拖,导致了阜阳市的城市园林事业进程缓慢。”作为一名具有园林专业的工作经历和业务特长的市政协委员,赵咏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从市政协二届三次会议开始,赵咏梅就“滨水园林城市建设”问题多次撰写大会发言材料和提案:《让活水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强力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加快颍泉河风景带建设的建议》、《以城市河流为绿脉构建滨水园林城市建设》……伴随着一份份建议的提交,赵咏梅提出的“河道疏浚和河岸绿化要同步,先绿化再美化提高,控制沿河违章建筑,加强后期管理”、“打通沿河滨水绿色廊道,加强沿河生态绿色网络建设,争取总量的突破”等多条建议,通过政协这一平台传递到政府并得到重视和采纳。
不仅如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关于“加快阜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提案,市建委在阜阳城市建设中也予以认真吸纳,制订了新一轮城市绿化规划,实施了泉河风景带建设、西清河景观工程等绿化工程,开工建设了三角洲公园,令阜城新增绿化面积50多万平方米;民建阜阳市委提出的以城市河流为绿脉、加快滨水园林城市建设的提案,市政府在认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滨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河网,努力打造皖北水城……“近几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园林建设的投资力度,阜阳城沿河绿化网络已基本形成。现在,三角洲公园一期完工了,泉河风景带南岸也建设开放了。阜阳水变清了,绿变多了,城市更美更靓了。”赵咏梅欣喜地见证了“绿水绿地”的回归。
随着阜城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又逐渐成为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着力点。“阜阳丰富的西湖湿地资源,是打造滨水园林城市的依托。开发包括古颍州西湖遗址和城西三十里河湖区在内的‘大西湖’,可以带动市内各旅游景点整理联动,形成旅游产业链。”市政协委员、旅游局局长董坤认为。
2008年8、9月,阜阳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深入西湖遗址开展调研,赴甘肃、宁夏考察学习,先后召开座谈会6次,听取了15个市直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召开了资政会暨常委会,研讨并通过了《关于开发大西湖发展旅游业的建议案》,提出5个方面25条建议,建言开发古颍州西湖遗址在内的大西湖。“大西湖理念的提出,是为推进阜城西进和西湖东接,拉近颍州西湖和滨水园林城市的距离,让城湖连为一体,打造独具文化禀赋、生态优美的宜居滨水园林城市。”董坤说。
建议案中提出的扩域规划大西湖,突出欧苏文化特色,打造大西湖景观,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等建议和措施都得到了阜阳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里拿出了280万元,请我国一流的旅游策划规划公司为颍州西湖量身打造高规格的旅游开发策划规划方案。这笔投入超出阜阳市城市规划费用一倍。”董坤介绍说。民建阜阳市委关于“统筹城乡规划、加快颍州西湖新区开发”的提案,也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颍州西湖开发建设工作会议上,市政府确定了西湖建设必须坚持的八项原则和当前需要抓紧做好的十项工作,出台了《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有力推动了颍州西湖开发建设工作。
在政协建议案的催化助力和市委市政府的贯彻落实下,目前,这一以欧苏历史文化为核心,以生态湿地自然资源为特色,突出娱乐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功能的64平方公里“大西湖”正逐步从规划走进现实。
编辑:s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