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园林演变看共同空间私有化

2010-08-11 17:14:57         来源:南方网     浏览次数:

  抽空聆听了“岭南大讲坛”,讲者是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文化研究室谭运长教授,题目是“广东四大名园与岭南文化精神”。对于园林这种具体建筑,坦言之不甚了解,因为自己是学习和研究宏观层面的区域规划、城市发展。这里从规划及社会学视角对园林进行一点解析,与诸君分享。

  中国的园林艺术博大精深,从隐士的发明物,到权贵的竞相模仿,对于园林的痴迷自古有之。早期的园林是对原始生态环境的一种空间营造,是一种超现实主义背景下逃避主义的折中“反应”,企图营造一种与众不同、出淤泥而不染的等级和差异。此后,从艺人、才人、能人到富贵之人对于园林建筑的复制黏贴过程,园林成为获取与文、才、富贵相匹配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哪怕是毫无文商的商贾、权贵也可以依托修筑园林来“制造”自己的高雅,以维系自身与大众格格不入、与才俊达人的同类项。从此,园林告别个体、另类、艺术、异质性、空间生产、技术营造等具象过程,开始步入群体、同质性、身份认同、符号生产的抽象表达。或许,这成为中国“中产阶级化”开端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但是,当代园林增加了更多的商业化色彩,园林很大程度上指涉消费主义背景下的奢侈品禀赋,谁拥有园林式(类园林式)建筑,谁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和文化涵养就高人一等。园林不仅是空间的再生产,更是社会关系和文化符号的再生产,象征意义愈加凸显,园林成为一种权势的象征。

  最近,广州二沙岛宏城花园26号、广州华南植物园里面的违建别墅,台山川岛面向海滩的半山别墅,备受关注。我以为,三者的共通之处在于别墅的主人具有“园林式”建筑诉求,企图营造一种“园林式”的家园环境。毋庸讳言,上述行为是公共空间私有化的典型表现。园林化,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成为权贵一族对普罗大众的空间压制与符号欺骗。本质上,“园林式”的营造过程加剧了社会不公平,导致我们的城市日渐脆片化、阶层化和区隔化。

  君不见,很多有权有势的单位可以在本来是马路或公园的共同空间中竖起一面墙,墙内是喷泉假山、鸟语花香,墙外是川流不息、乌烟瘴气。我们需要城市像园林般美好,更需要平凡市民对园林式环境触手可及,而不是在布满碎片玻璃的围墙外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的稀罕之物。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