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城规划设计师谈从村到城的质变

2010-09-21 18:03:09    作者:秋至凉     来源:新浪房产     浏览次数:

  亚运城的规划设计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策划所副所长李鹏先生接受新浪乐居的采访,就亚运城规划定位、设计原则、选址缘由、设计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您理清亚运城诞生的来龙去脉!

 

李鹏站在亚运城模型旁边

  记者:感谢亚运城的规划设计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策划所副所长李鹏先生接受新浪乐居的采访!现在请李先生先谈一下亚运城的设计宗旨、它的定位以及设计原则。

  李鹏:首先,亚运城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满足亚运会赛时的使用的功能。赛时需要满足几个方面的内容:运动员、随队的官员、媒体人员、工作人员在居住、比赛、娱乐、交流等的要求。亚运结束后,它要结合房地产的开发、广州新城的开发,成为广州集居住、商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区。从规划来说,亚运城最重要的定位,是复合功能的城市发展区。

  至于发展的原则,我们当初提出几个原则,一个是“绿色亚运”,一个是“人本”。

  记者:“人本”是怎么说?

  李鹏:“人本”就是要充分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绿色”要有新的环保、绿色的理念和科技运用,这是两个比较大的理念,也是亚组委提出的大的原则。

  记者:那么在这个定位和原则的指导下,亚运城的规划主要是怎样的,请李先生分析一下。

  李鹏:首先,亚运城的选址是在番禺的南部,在未来广州新城的启动区,在莲花山水道西岸、莲花山以南,广州的出海口位置。这是一个有山有海有河的地方,环境非常好。

  记者:当时选址因为是有这样的条件吗?

  李鹏:这是其中一个方面。选择这里有几个原则,第一个是落实广州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南拓”的需要;第二个是2006年广州出了一个结合亚运的城市空间规划,里面“两心一走廊”的空间规划的重要点,就是亚运城。所谓“两心”是指天河新城市中心和白云新城,“一走廊”则是由奥体新城、大学城、亚运城等构成的发展走廊。

  亚运城的选址还有基于现状的基本因素考虑:交通比较便利。京珠高速、南沙港快线能方便地将亚运城跟各个赛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地铁四号线就在用地的西侧,方便广大市民的出入。

  另外这里土地非常充足,而且赛后充分利用的条件比较好,我们当时是综合了这些因素,才做出这样的选择。市政府、亚组委把亚运城选定在这里,是基于亚运时期的现实情况的考虑。

  具体一点地说到亚运城的规划,这块面积为2.73万平方公里的用地一共分为七个大区,赛时总的规模是104万平方米的建设量。七个区最临近地铁、由西往东首先是媒体村,还有媒体中心。媒体村大概能容纳一万名媒体人员居住,而媒体中心在媒体村南边,在赛时则是媒体工作区。

  第二大块是运动员村,可以容纳1.47万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居住。这是三大村里最大一个居住区。在运动员村南边分别是我们的体育馆区和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就是亚运城的综合体育馆,现在竣工了,大家可以看到,它非常的漂亮,像一条魔鬼鱼。观众可以通过空中漫步廊从地铁直接通往综合体育馆。在运动员村的东南面是信访服务区,可以容纳1.8万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赛后规划为中小学和医院。

  在亚运城的最东面是技术官员村和亚运公园。技术官员村可以容纳2800名技术官员在里面居住。亚运公园是一个结合农田等自然景观的大型公园,在水道的旁边,这里有沙滩排球的比赛场馆,赛后作为亚运遗产进行保留。

  总的来说,整个亚运城分七大块,它们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离的,从安保的角度来看,既是一个整体,又相互独立。

  记者:亚运城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李鹏:我们总结了几点,亚运城最大的特色是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复合功能的“城”。历届的亚运会都有运动员居住的区域,通常有一个“亚运村”的概念。这次我们把运动员的居住、比赛的场馆,跟媒体人员居住区、媒体中心,技术官员居住区还有后勤服务区全部都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复合功能的亚运村,这个村规模上比历届亚运村要大。当时我们亚组委跟亚奥理事会提出这样的概念,希望把“亚运村(village)”改为“亚运城(town)”,获得了认可。这是亚运城最大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充分考虑赛时和赛后两方面需求的结合,包括交通设施。这是为城市的发展和路网的对接、为未来城市的扩展作考虑。同时,教育、公配设施、市政设施等方面都是按照赛后的高标准来进行配置,充分考虑赛时、新城的发展需求。

  第三个特色是规划设计方面的特色,亚运城充分体现岭南和广州的特色。当时我们的出发点是做“生态簇团”,推出“择水而居”的规划理念,强调每一个居住的组团和功能组团周边都有非常充足的绿地。这也是考虑到我们传统岭南水乡里面的水溶性丘陵地貌。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河涌,对它们进行了梳理,然后在水道交汇的地方,莲花湾这里,规划了运动员村、国际区和体育馆区域。

  记者:是在原来的水道上面拓展吗?

  李鹏:对,原来是这样子的(在图上画线)……如果这两条水道联通起来,在交汇的地方做一个大的水面,就能做整个亚运城的景观中心,还能把公共的功能进行布局。这样的设计有广州“旧城青山伴绿城,六脉皆通海”的空间理念。

  第四个特色是与广州城市的发展相结合,无论是选址还是规划,都落实“南拓”的战略,跟城市的发展轴结合。我们新城市的中轴线往南拓展,所以这是以后宜居的地方。另外南沙也是南拓重要的范区,亚运城正好是旧城与南沙之间的广州新城的启动区,从规划、定位还有基础设施的布局充分考虑未来南拓的战略。

  第五个特色是亚运城非常能体现中国的特色,这是国内(设计人员)设计的。基本上设计的各个阶段,从选址概念规划,到里面各个分区详细的工程设计,再到赛后的规划;从参与竞赛,到方案优化,到报建,到方案实施,都是由我们国内的团队为主去做的,是我们中国设计力量的体现,这是非常大的特色。

  记者:原来亚运城的规划设计主要是国内团队负责的。那么相比以往的亚运村或者是奥运村来说,亚运城有哪些方面是超前的?

  李鹏:超前倒不一定,有一些先进的理念吧!国际、国内目前规划的潮流是把自然、生态、地域特色相融合的理念,我们希望在规划亚运城的时候反映这些特色。包括文化的传承,像岭南水乡的建筑保留,还有传统的建筑保留在赛时赛后的功能等等,在规划的过程中就已经考虑了。

  具体来说,传统岭南水乡的建筑,赛时作为运动员服务配套的设施,在赛后将作为小区的服务配套,把文化的概念融合到规划里面。我们针对赛时、赛后的文化活动预留了一些空间,例如莲花湾可以用来赛龙舟、花艇巡游,还有,升旗广场也是很有特色的一个地方。

  另外在生态理念上,整个亚运城是非常先进的。我们提出生态环保、可持续理念,对市政环保新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尝试,包括综合管沟,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分质供水及雨水综合利用、太阳能及水源热泵等新能源的比较成熟技术的运用、建设节能,数字化社区。还有三维虚拟仿真系统,在国内都是比较先进的。

  记者:你们是亚运城的规划者,亚运城的每一个部分都像是你们的孩子,那么在这七大区里面,或者说在所有的建筑、设计里面,哪一个部分是你们引以为豪的呢?

  李鹏:在做亚运城的规划中当然有一些遗憾,但是总体来讲,最引以为豪的是方案的实施和建设能够贯彻最开始的构思,我们原本的规划设计基本能够很好地得到落实。这么大的规划方案,从投标到不断深化,到最后的实施,整个的理念还是得到了非常好的传承,包括我们刚刚讲的总体的规划结构、生态组团、岭南文化特色还有先进的环保技术运用,从构想到实施是很统一的。这点我觉得是引以为豪的,说明亚组委和市政府也很关注这些方面,设计方案才能得以很好地实施。

  记者:亚运城在广州的南部,距离城市中心30多公里,在规划上面你们准备怎样把这个孤城跟城市进行有效的连接?

  李鹏:大家有点误解,其实亚运城它并不是一个孤城。从物理的距离来讲亚运城距离老城区确实比较远,但是周边的交通配套是非常完备的。你要知道,亚运城要满足亚奥理事会对运动员居住区很高的要求??从这里到达各大主要赛区不能超过45分钟。也就是说,从亚运城出发,到天河体育中心,到奥林匹克中心,到白云新城的白云体育馆,广州体育馆,到大学城赛区里面的场馆,基本上是全部保障在45分钟的车程里。当然有一部分要借助亚运特殊交通的组织管理。但总的说来,亚运城的交通其实还是相当的便利,主要通过南沙港快线、京珠高速、二环快速路、华南快速干线、环城高速、新光快速、东部大道等来实现与周边地区快速的连接。媒体和观众通过地铁四号线、几十路公车等公共交通设施也能够方便地到达这里。

  记者:规划之前这里就具备成熟的交通条件了?

  李鹏:选址的时候就在考虑了。未来在赛后,在亚运城东面的平南高速也将建成,它会将亚运城跟珠海等周边的城市连在一起,包括我们的机场。以后还有佛山快速路,出入都很方便。

  记者:这么大的综合体规划,还牵涉到赛时和赛后不同的需求,听来就很复杂。不知道亚运城有没有做一些经验借鉴?

  李鹏:肯定有借鉴。在作规划之前,我们对历届亚运村和奥运村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考察。像北京奥运村,广岛、多哈这几个近几届的亚运村,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总结经验,包括它的布局、功能需求,规模、赛后利用。我们当时还做了一系列的考察报告,上交给亚组委。在这个基础上,亚组委提出相应的亚运要求作为我们主要的设计任务。

  奥运会的相关经验,北京奥运非常直接、非常新鲜的奥运会的经验,包括安保、综合配套跟赛区结合等新技术的运用,我们都很关注,都去了现场进行调研和考察。还接受了一些先进的理念,比如中国的特色、中国文化的体现,还有交流空间的营造。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城市设计策划所副所长李鹏

  记者:刚刚李先生提到赛后的利用,到底是怎样的?

  李鹏:亚运城赛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完成了,它偏向大的规划指标控制,包括容积率、开发的功能配比、配套设施,但是具体的设计还要在未来真正到推出的时候才出来。总的规划还是延用整个“生态簇团”的结构。规划的标准在赛时和赛后控备里面都是高标准配置,整个亚运城实施在大的构架下面进行,包括大家关心的体块。

  在赛时,因为考虑大量的交通功能,每一个村里面都有自己独立的枢纽和停车场地,在未来这些功能会延续下去。水乡、水乡建筑、公共建筑都将作为亚运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我们还会在赛后对赛时的设施进行一个改造,最大利用赛时建设设施:媒体中心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变成区域大型的购物中心;媒体村、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变成住宅区;运动员国际区和公共区就变成社区的服务中心,提供幼儿园等商业的配套设施。

  第三块就是我们的后勤,后勤包括中小学和综合医院。亚运遗产要保留,体育场馆、沙滩排球馆变成亚运文化公园。但是在其他地方还是以居住和公共配套的完善为主。

  记者:我们非常关心亚运城用地剩下的地块,是不是有规划方案了,是怎样的规划,请你展望一下亚运城新的发展。

  李鹏:亚运城用地剩下的地块目前还没有规划方案。亚运城差不多还有一半的用地,大概一半以上的建设量要在赛后去建,这是由开发商规划的。

  记者:我担心这么漂亮的水道和公园会变成住宅用地。

  李鹏:水道公园会保留,但赛时保留的农田,其实是预留发展用地,规划上是住宅。

  亚运城区旁边会有办公楼、公寓、星级的酒店建起来,会多增加小学,赛前只有一所小学、一个中学,赛后会增加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这里的设施会越来越完善,特别是硬件,商业、办公都会考虑到。

  记者:这个过程要多久?

  李鹏:参考一下天河和珠江新城,他们大概花了十几年发展起来。但也要看政府的决心,说不定现在要提出十年把南沙搞起来,五年把中轴线完善起来。市政府有一个大的决心,我们感觉整个周期发展缩短了,特别是有这么充足的启动区,相对会比较快,启动起点比较高。

  记者:之前李先生说过,是南拓的城市规划战略造就了广州新城和亚运城,反过来,亚运城由规划变成现实,会对广州的城市规划有什么影响?

  李鹏:刚才提到,我们在规划整个亚运城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在亚运背景下广州新城的发展。城市南拓战略的落实,第一个是对整个城市中轴线往南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延续的作用,第二是对未来重点发展区域起到一个促进作用,比如说南沙。广州新城这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启动区。目前广州新城的定位还是在一个探讨,当时我们提出了亚运新城的概念,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广州新城是未来广州南部的都会中心、珠三角产业服务的中心、国际旅游的基地、创新示范新城的定位。30万平方公里的新城,就是通过我们亚运城的启动来带动控制区的发展。扩散力推至广州新城的全范围,从居住到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等功能起步,其他功能逐步跟进,最终成为综合性的功能区,广州新城通过亚运城的带动来启动。

  记者:再次感谢李先生接受新浪乐居的采访!

编辑:daodao712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