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2010-09-25 16:35:06    作者:陈则明     来源:东方网     浏览次数:

  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无庸质疑

  城市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生活更美好应该毫无疑问。然而,歌颂城市的人不多,只有理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少数人,即使上山下乡回城的诗人和画家,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往往更喜欢感性地歌颂乡村。原因可能源自我们对资本、财富、享受的抵触,也可能来自对城市病―拥挤、噪音、污染的厌恶,甚至来自对紧张生活和工作的厌倦。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BetterCity,BetterLife”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中文的判断句是真理和常识;英文的祈使句是目标和未来。后者更适合做口号。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对中国更具有意义,提示让我们重新审视城市,珍惜城市。有一些愤青质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得不到的最宝贵,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建议质疑者离开城市一周,体验一下电影《甲方乙方》中尤老板的乡村生活,就一定能体会到城市的美好。

  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让人们怀念田园泥土和花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光明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理论,为我们描述了接近乡村生态的目标,技术提供了可能性,比如成都活水馆就为我们提供了城市亲水的可能性。但是,乡村无论如何改造,都永远无法接近城市社会。用嘴投票,很多人希望城市得到改进。用脚投票,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城市。

  二、美好生活是在城市更新中实现

  城市其实每天都是新的。城市更新是永无止境的新陈代谢。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个重要前提是新陈代谢正常。

  现代建筑的结构演进很快。建筑结构从砖木到砖混,砖混到钢混的时代并不长。危棚简屋、旧式里弄、工房公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超高层钢混结构、玻璃幕墙、地铁、高架桥可能也只是历史短暂的一抹,未来的建筑结构仍会更新更快。在三网融合、智能电网还没有消化时,Ipv6、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等概念又扑面而来,未来建筑可能是信息元素组件的集合。预言未来的城市,高强度硅晶体可能会成为重要的建筑结构。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依靠现代技术没有太大难度。过去比尔盖茨的智能化豪宅令人称羡,几年下来也感觉平常,通过电线上网、看电视,坐在办公室就能遥控家中电饭煲和热水器,……三网融合的梦想并不遥远。我们现在居住的是300年前科幻小说中的建筑和城市;现在《天空之城》中描述的“拉普达”同样很有可能是未来建筑和城市的模板,甚至不排除出现另一个宜居的“潘多拉”星球。

  随着绿色、环保、低碳、生态等概念的成熟和应用,未来建筑也很可能是生态组件的集合。看了世博会里会呼吸日本馆,会随风飘动的英国馆,藤条编制的西班牙馆,…您是否还怀疑未来的城市具有智慧和感情?城市最佳实践区给我们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三、社会重构是确保城市魅力的金钥匙

  城市不仅每天有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社会的重构,包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创新、文化的挖掘。

  旧的建筑结构,是难以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不仅是结构,旧建筑的功能组件也难以跟上时代。独立卫生间、厨房、水、电、煤等功能组件在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海外滩的建筑,在使用上非常不方便,比如缺少停车泊位,很难作为政府办公和金融中心地点。但是,文化沉淀给外滩建筑新的生命。建筑物和城市的物质形态是随着科技发展不断进步的,功能是不断拓展的,城市更新如果能抓住使用方式转变的价值,往往事半功倍。世博会各国建筑的价值,其实是在于能够反映各国文化。

  物质和功能老化会衰退,使用方式却可以提升。当各地在为名人故里、曹操墓真伪、历史事件发生地、文化发源地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城市是文化的宝藏。上海新天地能作为上海时尚、文化的地标,成功的诀窍在于独特的石库门建筑语言将引领中外游客深度体验上海海派文化精粹、城市发展和生活变迁。上海具有传统文化文脉的商业中心,在地图上有标识的就有上百个,都可以通过城市更新,得到提升。创意产业园区的兴起,就是充分利用了特大城市商业和文化发展的潜力。上海已经建立的将近一百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包括八号桥、田子坊等知名园区。

  在更新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同时,将原有人群结构解体分散,或者转变或提升原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近代城市更新中比建筑和基础设施更重要的任务。城市更新,如果没有商业辐射效应和文化效应的挖掘,从成本角度还不如造一座新城。

  没有传统文化也未必自怨自艾,现代文化是在城市中书写的。文化是某个时代最合理、最科学、最优秀的社会生产生活形态,设计师、规划师,不仅仅要设计城市景观,还要设计生活,还要设计文化,设计社会。张艺谋、冯小刚、吴宇森、马云、唐俊、韩寒、余秋雨、周杰伦…做城市规划估计也不会差,因为他们会玩文化,懂社会、享受生活。“不见不散”就可以命名主题公园。一个理念,就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世博会场馆设计何尝不是各国创新理念的比拼。迪士尼一段动画能衍生出全球儿童娱乐主题公园,中国的文化也可以。

编辑:daodao712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